汉朝历史 第一节 旦夕祸福由天定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一节 旦夕祸福由天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一节 旦夕祸福由天定

  大凡有野心的人都很勇猛,勇猛的人却未必有野心。刘章是前者的代表,韩信是后者的代表。但有一句话说的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与世无争的刘恒在大家争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捡了一个大便宜,继承了皇位,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   从反吕行动开始到吕氏集团彻底瓦解,似乎只在一刹那,然而,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政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一刹那的惊心和动魄、那一刹那的艰辛和苦楚、那一刹那的永恒和升华。> >   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吕氏政权的毁灭而烟消云散了,一切的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长安城又得以平静下来。只是这看似平静的长安城里,谁又会知道,宫殿之内,正进行一场激烈的会议。> >   参与会议的包括陈平、周勃等主要朝中重臣,这次会议很重要,重要到关系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们在议论选新皇帝的事,新皇帝的正式候选人共有三个。> >   候选人一:刘章。> >   提名原因:第一个吹响反吕革命号角的人。> >    优秀事迹:诛吕行动可以说是刘章最拉开序幕的。他先是在吕后在世时的年会上,借用“军法敬酒”计谋斩了一个吕氏家族的小字辈,给了吕氏家族一点颜色看。 吕后归西后,吕产与吕禄联合吕氏家族准备诛灭朝中全部大臣,来个宫廷政变,但终因“条件”不成熟而宣告失败(主要是惧怕荥阳手握重兵的灌婴)。刘章从他夫 人吕氏那里知道这件事后,意识到再这样等下去,一旦吕氏真的付诸行动,只怕这天下真的要变成吕氏了。于是他和弟弟刘兴居联手给兄长齐王刘襄写了一封里应外 合的密信,并许以事成之后“皇帝之位”侍之。齐王本来就是一个抱负极高之人,再加上“皇帝”这样的职务太诱人了,所以他不顾一切(甚至还除掉了阻止他造反 的丞相召平),然后又利用刘氏宗亲的关系,把叔叔刘泽手下的兵马也夺了过去,最终声势浩大地打出了造反的旗帜。> >   优势:少年有为,敢打敢拼,富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   劣势:辈分太小,威望不足,在刘邦的孙子辈中都排到中下游去了。> >   结论: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也。说白了,就是这皇位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你刘章的身上来。因此,第一位候选人因“先天条件不足”被排除在外,实属可惜。> >   候选人二:刘襄。> >   提名原因:第一个“拉大旗作虎皮”公开反吕。> >    优秀事迹:刘襄被刘章拉下水后,高举“反吕大旗”直接向吕氏“动武”。吕氏家族的两根顶梁柱吕禄和吕产面对刘襄的“兴风作浪”,倒是显得很人道主义,他 们也许是知道刘襄虽然联合了刘泽的人马,但毕竟还是有限的,于是派灌婴去“支援”。灌婴也不客气,两军接上头后,就真的来了个大联盟,从而埋下了一颗定时 炸弹,使吕氏家族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陈平和周勃在宫内给了吕氏家族的人上了最后一堂军事课。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把吕氏这反革命集团彻底给 毁灭了。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刘襄功不可没。> >   优势: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又有“牵敌之功”,是入选呼声最高的一位。> >   劣势:刘襄的“外史”太强,其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和吕后完全有的一拼。> >   结论:吕氏因为外戚强大,才横行一时。假若立刘襄为帝,驷钧会不会仗着“国舅”这块金牌子打造出第二个“吕氏春秋”来呢?因此,皇帝的又一大热门人选因家庭作风问题落选了,亦为可惜。> >   候选人三:刘恒。> >   提名原因:两大热门人选刘章和刘襄相继落选后,代王刘恒捡了个便宜。> >    生平事迹:代王刘恒是当年刘邦后宫第三人薄姬的儿子。这个薄姬当年见戚姬和吕后两人在后宫争得不可开交,她知道这场后宫的战役无论谁胜谁败,她这个同是 后宫的人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于是,当年刘邦立刘恒为代王时,她便以儿子年幼为由,亲自陪儿子去上任了,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后宫之争。到了代地后,他们母子 也从不张扬,而是诚诚恳恳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从来不轻易得罪某一个人,也不去主动结交某些人。事实证明,他们这种淡泊名利的做法是很成功的,因为无 论朝中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都能确保一方平安。> >   优势:刘邦众儿子中,现仅存两个,刘恒年龄又较长,又有仁孝之名,不愧为君。另外,刘恒的母亲薄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从不曾参与政事,没有后患之忧。> >   劣势:暂无。> >   结论:刘恒在诛吕行动中虽然寸功未立,却拥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刘邦众子孙中无人能望其项背。因此,“老好人”刘恒一经提名,众人齐刷刷举手全票通过。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第一节 陆贾劝南越称臣

  如果没有智慧的作用,一分力量只有一分的效果,如果加上智慧的力量,那么收获的就要多的多了,只有智勇合一,有胆有识,才能笑傲群雄。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汉文帝没有选择强攻,而是听取忠臣的意见,以智取胜。

汉朝历史 第一节 韩信的两手策略

  鸿门宴之后,的锐气被扫尽,不得不做出退让的姿态。于是就有了楚军进入关中,纵横无敌、横扫天下的局面。因为没有刘邦的抵抗,项羽大军很快进入咸阳。将士们一路烧杀抢掠,闹得人心惶惶,因此,项羽暴君的形象在

汉朝历史 第一节 文帝的晚年生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汉景帝刘启受其父的熏陶,也力推无为而治,与其父一起成就了文景之治,使国家达到了空前

汉朝历史 第一节 游侠的皇帝人生

  自从名存实亡之后,天下就开始动乱起来。很快,大秦江山的最有力争夺者只剩下西楚霸王和汉王。开始,项羽在战场上出尽风头,没有人怀疑项羽的实力。因此,大部分人认为项羽能建立新王朝。但是,刘邦是个仁义天下

汉朝历史 第一节 争风吃醋邀帝位

>  代王成为汉朝第三代皇帝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无外乎就是刘恒品格优佳,不随便培养亲信势力,不信口开河,是个谨慎、认真、有能力之人。在刘恒的背后,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她就是刘恒的母亲

汉朝历史 第一节 贾谊上《治安策》

  老话说的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一定能治天下。高祖刘邦平定大秦,成了楚汉之争的最后胜利者。作为高祖的继承人汉文帝刘恒该如何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是刘恒日思夜想的问题。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刘恒

汉朝历史 第一节 成败只在萧何

  刘氏江山初定,北方匈奴问题通过和亲手段成功解决,国内开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但好景不长,随着开国时诸侯王的不断发展,其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心中最大的政治障碍。众所周知,刘邦为了安定功盖天下的大臣

汉朝历史 第一节 十年仕途一朝升

  权力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能随便给人,也不能不给人。权力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并不是你拥有了,别人就一定会少。只要会奴驾权力,分封得当,那么权力就会被己所用。作为皇帝,不能自己独揽大权,事必躬亲,那样

汉朝历史 第一节 盐铁会议内外有玄机

  公元前87年,病逝于长安城以西的五柞宫,时年70岁,自16岁登基,到此已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54年。中国人惯于称他为“雄主”。这种雄主不多见,中国人无比敬仰,但就是这种雄主,让大汉王朝的国家基础被动

汉朝历史 第一节 梁王刘武最得宠

  他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他是残暴还是软弱?他是有为还是无为?他如何对待匈奴、诸王?他用什么方式稳固皇权?>>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次子,与其兄汉景帝同母。>>  汉文帝有四个儿子,依次是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