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武帝五经博士为何种礼
Posted 博士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汉武帝五经博士为何种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汉武帝五经博士为何种礼
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武帝以后经学日益兴盛,博士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确定了十四家博士。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 ,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
五经博士是中国古代的学官名。西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所立的《书》、《诗》、《春秋》博士合为五经博士。自此之后,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五经博士的设置,使得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从而确立了儒学和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五经博士开始设置时,人数不详。汉宣帝末年,五经博士有十二人。东汉时期,有十四人。博士的弟子,在汉武帝时为五十人。后世不断增减。至汉末,博士弟子达三万余人。在百济也有五经博士。
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姪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1]。
《仪礼》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相关参考
不论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举士,两者皆有。而事实上,孝廉举士是有包含经学取士在内的,说法如下。*经学取士:来自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致使经学发达,儒者多盛行以经学传子,形成累世经学,朝廷任官也
不论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举士,两者皆有。而事实上,孝廉举士是有包含经学取士在内的,说法如下。*经学取士:来自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致使经学发达,儒者多盛行以经学传子,形成累世经学,朝廷任官也
人物简介13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居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后世称其后代为范阳卢氏。妣陆氏宜人,生子:生,号方士,文,号大士,其子孙一部分居涿郡,为范阳涿人
何谓“六经”、“五经”“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亡,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经》
涅阳公主刘中礼驸马是谁?涅阳公主驸马窦固简介 刘中礼,生卒年不详,汉光武帝刘秀第二女,母阴丽华。建武十五年(40年)封涅阳公主,下嫁显亲侯大鸿胪窦固。汉章帝(75-88年在位)登基后尊为涅阳长公
涅阳公主刘中礼驸马是谁?涅阳公主驸马窦固简介 刘中礼,生卒年不详,汉光武帝刘秀第二女,母阴丽华。建武十五年(40年)封涅阳公主,下嫁显亲侯大鸿胪窦固。汉章帝(75-88年在位)登基后尊为涅阳长公
汉武帝刘彻为何要提倡孔子之学,而抛弃当初汉高祖刘邦所提倡的老子之学?原因何在?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独尊儒术很大程度就是某个统治者个人决定了一个民族的
中文名:卢敖 别名:卢生 国籍:秦 性别:男卢敖——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 人物简介www.cha138.com 13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居范阳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
历史秘闻 “修身养性,践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华民族的尚香文化积厚流光,周朝时设立相关官职,汉朝时香为皇宫贵族所喜爱,尔后尚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人生活,经由唐代的闹热,最终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宋朝香的应用从王公贵族扩大到了布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