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典故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外,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文字简略,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人们才能明白。

  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同一部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如同样是对《易经》的解释,就有《京氏易》、《丘氏易》等许多家。不同门派之间壁垒森严,时常发生辩难。为此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长安宫观名)召开专门会议,由儒生们讲解五经异同。相互讨论,胜者增立为博士,于中央太学传授本门学问。儒生们私下里也时常相互讨论,以胜者为荣。

  元帝时,石显专权。石显只是一个宦官,在士林中缺少名望,因而在陷害忠良的同时,也注意拉拢儒学出身的官僚和学士。一些唯利是图的儒生为了飞黄腾达也乐意投靠石显,五鹿充宗就是其中的一个。五鹿充宗字君孟,为人聪明狡黯,能言善辩,专攻《梁丘易》(又称丘氏易),著有《丘氏易略说》一书,巧的是元帝也喜欢《丘氏易》。

  他投靠石显之后,做到少府一官(负责山林河海的税收,作为皇室专用,九卿之一),仗着自己能说会道,又身居九卿之位,是石显亲信,皇上的红人,在朝廷中常向同僚和儒生们挑战,要求辩论《易经》。朝中大臣和儒生畏于五鹿充宗的权势,都不敢应战,只在表面上应付一下就甘拜下风,唯恐在谈经过程中偶一不慎得罪于他,影响自己仕途或招来杀身之祸。五鹿充宗以为别人经学都不如他,在朝中自然洋洋得意,元帝也十分高兴。

  朝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五鹿充宗骄狂的样子,想煞煞他的傲气,就向元帝推荐朱云和五鹿充宗辩论。元帝喜好儒术,喜欢朝臣谈经论道,更希望五鹿充宗获胜,便立即召朱云入朝。

  朱云,字游,鲁国人,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年轻时崇尚豪侠,重气节,最看不起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人。四十岁的突然潜心读经,先学习《易经》,后拜萧望之学习《论语》,均能融会贯通,是当时高士。应召入宫之后,朱云面对皇上和群臣不卑不亢,应对自如,儒雅之中透出一股豪气。

  辩论时,双方约定,连辩五场,谁理屈词穷,谁就退席坐到下首去。五场辩论下来,五鹿充宗场场皆输,羞得满脸通红,只好次次把上位让给朱云。旁听儒生和群僚无不拍手称快,私下里说:“五鹿岳岳(头上长角的样子),朱云折其角。”元帝也为朱云的风度和谈吐所折服,拜朱云为博士。

  当然,象朱云这样当众开罪了石显死党的人和朱云孤傲的性格,仕途是很难保证的。来揭秘吧据悉不久朱云就被诬下狱,并且差一点丢了性命,终元帝之世再没有做官。但学术浅薄依势凌人的五鹿充宗因此而暴露了真面目,还是大快人心的。夺席谈经也就成为美谈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典故简介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亡羊补牢典故简介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成语典故_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故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打草惊蛇的故事简介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_打草惊蛇的故事简介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自相矛盾的故事简介成语自相矛盾什么意思

  自相矛盾的故事简介成语自相矛盾什么意思?  【自相矛盾的意思】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自相矛盾的故事简介 成语自相矛盾什么意思

  自相矛盾的故事简介成语自相矛盾什么意思?【自相矛盾的意思】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叶公好龙意思是什么

  成语典故_成语叶公好龙意思是什么?叶公好龙故事简介  【叶公好龙的意思】  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叶,旧读shè。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铃的意思】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 成语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

  【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成语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

  【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