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是怎样水田耕作的?有何民族特点
Posted 黎族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人是怎样水田耕作的?有何民族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人是怎样水田耕作的?有何民族特点
水田耕作在黎族地区有大春和小春两种,小春是10月犁田耙田,11月播种,12月和次年1月插秧,4月、5月割禾;大春是4月开始犁田耙田,5月播种,6~7月插秧,10~11月割禾。
1949年以前,黎族的水田翻整主要采用赶牛群下田踩踏的办法。1949年后,稻田普遍采用牛拉犁耕,一般水田是一犁两耙。水深过膝的田则用牛踩,踩后耙一次。若泥太深,牛无法走动就只能用锄头掘松,再用木板拖平。目前,在一些地方较低的田提前到3月左右就开始犁,避免了水浸。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不少地方已使用拖拉机犁田、耙地。
育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浸种催芽、而后撒到秧田里育秧,待秧苗长大后,再拔出插到田里。另一种是“干播”,方法与汉族地区相同。其中“干播”法采用得较普遍,原因是过程较简单,省时间。干播时不必浸种催芽,为了防备雀鸟啄食,便在谷种撒下后盖上一层稀泥,结果秧苗根长得较深,拔秧不易。
秧田整理是靠牛将田泥踩成稀糊后,用手拨抹成平畦,田畦宽约1.5米。插秧的方法与汉区相同,秧苗过长时,也要剪去秧尾,使之插后易于返青。黎族地区的水田排灌主要靠开沟和用竹筒引水灌田两种方法。
开沟引水,多数是在水源与田相平或高于田面的情况下采用。用竹筒引水的方法应用较少,多半是隔溪或沟的田,需水流架空而过才用。灌田一般是一年一次,即田踩好或犁耙好后,就灌入1~2寸深的水,接着插秧。直到收割前,为了便于收割,才将水全部排走。
1949年以前,黎族地区除了一部分沙土田因瘦瘠施放一些草木灰和少量牛粪外,其余绝大部分的田不施肥。群众一般没有堆肥和积肥的习惯,肥料只有用日常烧火所积的草木灰和犁耙田时积聚的少量牛粪(因牛关在栏里养的时间很短,犁耙田之后即赶上山野放牧,隔数天才去看一次)。
1949年以后,在人民政府的宣传教育下,才开始挖坑积肥,把飞机草这种分布颇丰的野生植物和谷壳堆存于坑内,待其腐烂后与牛粪混合作为基肥施用。当时,没有追肥的习惯。现在,除懂得施用农家肥外,普遍使用化肥,也知道追肥的方法。
在黎族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过去主要有:籼米3种,糯米3种,分红、白两种颜色。
在生产方面还有一些禁忌,在黎族地区每逢“龙”、“虫”、“兔”日则不犁田耙田;遇有丧事,则同祖公三代内的亲属七天不下田、不劳动。
为了防备鸟兽对庄稼的侵害,黎族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法。防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竹筒做成梆子,另以竹笋壳系一根短棍于梆子上方,使短棍恰好与筒接触,然后以一根长木或竹插于稻田中央,风吹竹壳摇动,则连动短棍不断敲打梆子,梆子随之发出“呵、呵”的声音;另一种是拿枪守护,见大鸟来则用枪打,小鸟来则大声驱赶,令其飞走。防备野兽,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日夜去看守,这种看守兼有打猎的性质;另一种就是设陷阱、下套子,将野兽捕杀。
相关参考
黎乡素有歌海之称。黎族民歌,浑厚朴实、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黎族歌谣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爱唱歌。黎族歌谣分为民歌和民谣两种。民谣是用黎语和韵调吟唱的,多为传统的古典黎歌,一
历史上,虽然黎族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但黎族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民族。为了发展生产和解决生活之需,黎族在古代就积极与周边的其它民族发生贸易关系,从而在聚居地与其它地方连接的要道处形成了众多的墟市。黎族
英勇无畏,敢于斗争。黎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渴望过平静生活的民族。只有在被凌辱、欺诈、压迫到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民族平等和换取平静的生活,他们才奋起抗争。人们敬仰那些为争取民族平等、为民族过上平静生活而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
流经黎族地区的河流,要么比较短小,要么就是河的上游,一般都水流湍急,这种情况,不利于鱼类的大量繁殖和成长,因此,捕捞活动在黎族的生产活动中地位不是那么重要,在文献和调查资料中,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也较少。
合亩制黎区和白沙南开、昌江王下、东方江边等地,有树木阴密的墓山。即同一个祖宗谱系共有的墓山,平时墓山树木不许砍伐,在埋葬死人的时候,才开路砍树。墓山有正常死亡人的和非正常死亡的。其他地区,有祖宗留下来
黎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在1949年以前处于水平十分低下的状态,大致可分为刀耕火种的“砍山栏”与稻田二种类型。到近代,已基本以种植水稻为主,但“砍山栏“的耕作方式在黎族聚居的地区还广泛存在。1949年以后,
早在原始时代,勤劳的黎族人民及其先民就能根据海南的独立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用自己的双手培植出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山栏稻”。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
说起箫,人们无不联想到用嘴来吹奏的箫。可是海南的一百多里却有一种用鼻子来吹奏的箫。称为鼻箫。鼻箫是用一节白板做成,直径一厘米左右,长约七十厘米,两头顶端各有一个小圆孔,全箫四个孔,但能吹出7个音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