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是怎样用传统工具捕鱼的

Posted 黎族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人是怎样用传统工具捕鱼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人是怎样用传统工具捕鱼的

流经黎族地区的河流,要么比较短小,要么就是河的上游,一般都水流湍急,这种情况,不利于鱼类的大量繁殖和成长,因此,捕捞活动在黎族的生产活动中地位不是那么重要,在文献和调查资料中,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也较少。当然,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方面,黎族的捕捞活动还是客观存在的。如居住在南劳下村的黎族群众,就有在昌化江捕鱼的习惯。这里的捕鱼方法是把河流堵住,作特别的鱼巢,在河道中建两道相隔10米的石墙,在石墙的流水孔处,放一块倾斜的石板,鱼巢就放在石板上。在河流两旁的石柱上盖有小草房,柱子的宽度在5米左右,捕鱼的人就在草房里向河里下网并观察鱼进网的情况。

河溪中捕鱼的工具主要有渔网、鱼篓、鱼钩、鱼栅、鱼罩、筐篮等,渔网有拦河网、抛网、扳砧等,还有以矛刺鱼的。

历史上,在黎族地区还流行以箭射捕鱼的办法。就是到了清代,这种古老的方法也还在沿用。清代张庆长在《黎岐纪闻》里就曾纪载:“黎岐无不能射者,射必中,中可立死。每于溪边伺鱼之出入,射而取之,以为食。其获较网罟为尤捷云。”

民国时期,黎族地区多数地方没有养鱼习惯,多吃河溪鱼。《琼中县志》就提到:“河溪盛产鲤鱼、竹鲍、石鲮、火鲮、君鱼、梅鱼、鳖、加鲻鱼和缺鼻鱼等,人赤脚涉河,常被鱼咬,捕者伸手可捉。

后来,由于使用炸药炸鱼和药物毒鱼,河鱼数量锐减。(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挖塘养鱼。”1949年以后,随着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增加, 淡水鱼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相关参考

黎族是怎样用特殊的工具来实施度量衡的

容积单位黎族对容积(体积)的计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单位,按各地方的不同习惯,有不同的容积单位,一般由小到大有“筒”、“腰篓”、“升”、“斗”、“箩”、“谷桶”、“车”等几种。“筒”用一段竹节制成,“腰篓

黎族医生是怎样用传统方法处理毒蛇咬伤的

毒蛇咬伤事件多发生在野外或深山老林里,即时处理的方法是根据野外或深山老林的条件,患者自己或同伴可以即时采用的办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绑扎处理:凡被毒蛇咬伤后,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或麻痹大意,应用绳

黎族历史简介 黎族人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早在原始时代,勤劳的黎族人民及其先民就能根据海南的独立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用自己的双手培植出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山栏稻”。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

黎族传统乐器鼻箫有何历史?又是怎样演奏的

说起箫,人们无不联想到用嘴来吹奏的箫。可是海南的一百多里却有一种用鼻子来吹奏的箫。称为鼻箫。鼻箫是用一节白板做成,直径一厘米左右,长约七十厘米,两头顶端各有一个小圆孔,全箫四个孔,但能吹出7个音阶,声

黎族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黎族哲学简介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

黎族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黎族哲学简介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

黎族人是怎样安葬逝者的 黎族葬礼简介

合亩制黎区和白沙南开、昌江王下、东方江边等地,有树木阴密的墓山。即同一个祖宗谱系共有的墓山,平时墓山树木不许砍伐,在埋葬死人的时候,才开路砍树。墓山有正常死亡人的和非正常死亡的。其他地区,有祖宗留下来

黎族是怎样钻木取火的?其工具又是什么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

黎族人是怎样水田耕作的?有何民族特点

水田耕作在黎族地区有大春和小春两种,小春是10月犁田耙田,11月播种,12月和次年1月插秧,4月、5月割禾;大春是4月开始犁田耙田,5月播种,6~7月插秧,10~11月割禾。1949年以前,黎族的水田

黎族人是怎样给孩子取名的?有何习俗

孩子,黎语叫“蒂力”或“织力”。黎族孩子两次取名。出生满月时取名,俗称“乳名”。取名时,婴儿父母亲和家里长辈共议孩子的奶名。通常根据孩子出生的特征和出生日子,以及孩子出生期间家里或村里发生具有象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