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马革裹尸 ( mǎ gé guǒ shī )
解 释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决心。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宋·辛弃疾《满江红》:“——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近义词 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 临阵脱逃
典 故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意思 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意思 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成语典故 因功封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成语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
东汉的马援。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
马革裹尸 《东观汉记。马援列传》 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曾经做过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他负责押解一批犯人,途中他因为同情这些犯人,就擅自释放了他们,自己也丢了官,逃到北地郡。马援在那边以农牧为生,因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马援戎马一生,为何没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江山打下来后,马援虽已年迈,可仍请缨东征西
马援(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汉代人物中文名:马援别号:马文渊、马伏波国籍:中国(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东南)[1]出生日期:公元前14年(西汉永始三年)死日期:公元49年(东汉建武二十五年)职业:军事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