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战国晚期的儒家大师
Posted 荀子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战国晚期的儒家大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战国晚期的儒家大师
> 荀子 >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名况,赵国人,时人号为荀卿。> > 荀子是战国晚期的一位大师,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 的地位。荀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曾到赵、齐、楚、秦等国进行政治活动,他从事著述,是在政治主张不得实现的晚年。荀子年青时到齐国稷下来游学。齐国 都城临淄设置的稷下学宫,齐威王时已具规模,有淳于髡、邹忌等名士。等齐宣王时,他喜好尊宠“文学游说之士”,前来稷下学宫游学的人,如邹衍、淳于髡、田 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人,被授予相当于大夫的爵位。> > 荀子初到齐国,正当国兵强势盛的时候。他说服齐相,治国不能只凭权力地位, 而要施行“圣人之道”,争取统一天下,他对齐国君臣告诫说,齐国如果不行“圣人之道”,将有被瓜分的危险。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告诫也没有发生作用。后 来,齐国果然被燕将乐毅率领燕、赵、秦、魏、韩五国联军打得大败,几乎亡国。> > 齐襄王复国后,学士们返回稷下。这时候,田耕一辈人都已死去,于是荀子脱颖而出,三次被推举为祭酒(学长),但不久就遭到谗言的攻击,荀子只好离开齐国,到了秦国。> > 在秦国见到了秦昭王和宰相范雎,荀子希望秦国能重用儒生,实行王道,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秦昭王很赏识荀子,却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荀子见在秦国没有什 么结果,无奈之下离开秦国到了楚国。在楚国,荀子很受春申君黄歇的赏识,被封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但不久又遭到一些人的谗言和攻击,不得已又离 开楚国到赵国。> > 这时春申君的门客对春申君说:“伊尹离开夏到殷,结果殷称王而夏灭亡了,离开鲁国到齐国,鲁国就变得弱小而齐国变 得强盛了。这是因为贤者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安定,荀子是天下有名的贤人,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强盛。”春申君听完后,马上派去聘请荀子,荀子又来到 楚国,继续当兰陵令。> >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子也被免官,于是定居兰陵。荀子晚年转为教书育人,他广收 门徒,传授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儒家学说,他不仅继承、发展,而且还能有所创新。他在《劝学》篇中提出的观点,到现在都有很大学习意义,例如“学不可以 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荀子不仅是战国时代杰出的教育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 > 荀子提出了天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物,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有自己运动发展的规律,不会因人而改变,因此他反对盲目尊天,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荀子著书立新说的故事。 荀子是战国时期继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善于汲取道、墨、名、法,特别是道家和法家学派所长,发展和改进了儒家思想。不仅集儒学之大成,同
近日,湖北南漳县一村民在一工地捡到一铁疙瘩,疑似文物,遂上交给南漳县文体新局。> 经专家现场考证,确认该青铜鼎属于中晚期器物,可填补南漳县早期楚文化的研究空白,是楚文化的重大发现与突破。> 1
文章作者:琢磨君儒教、佛教、道教,簡稱“儒釋道”,是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爲最高信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道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以“道”爲最高信仰,主張
文章作者:琢磨君儒教、佛教、道教,簡稱“儒釋道”,是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爲最高信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道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以“道”爲最高信仰,主張
儒家——《孟子》、《荀子》《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中没有专门的军事论著篇章,但是孟子对战争和军事问题曾有过一些论述,其散见于《孟子》书中,观点主要有:“善战者服上刑”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时期伟大的
孔子的家族: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传世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那么,这样一个地位尊崇,广为大家尊敬的大家孔子,他的衣钵是由儿子和孙子来继承的吗?孔子的儿子和孙子是谁? 孔子家庭介绍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时期伟大的
一提起流浪大师,人们就会想起须发蓬乱面目黧黑的「”垃圾分类者”。那人很是火爆了一番,但是肥皂泡总有破灭的一天,被炒热的爆米花,被时间的流水一泡,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实际上那个「”懂国学”的流浪大师等于已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