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节 寿梦和他的儿子们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节 寿梦和他的儿子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节 寿梦和他的儿子们
吴国在寿梦的领导下能得以强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晋国的作用。> >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楚国有个大夫叫屈巫,为了得到当时有名的“美丽 荡妇夏姬”,逃到了晋国。晋景公当时刚被楚国打败,总想着要报仇,听说屈巫叛楚来投,十分高兴,当天就任命他为大夫,并把邢地(今河北邢台)赏赐给他做了 采邑。屈巫从此去了屈姓,以巫为氏(古制: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取名臣,史称申公巫臣。> > 巫臣在晋受到重用,又得到了美丽的老婆,就忠心耿耿地为晋国谋划战胜楚国的办法。> > 要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确实有道理。巫臣知道楚国的软肋在哪。> > 他给晋景公出主意:扶持和交好吴国,然后让吴国从东面去袭扰和牵制楚国,迫使楚国被动地两面作战,既可以分散楚的国力、军力、民力,又可以多一个朋友。> > 可是当时吴国政治、经济、军事都很落后,巫臣就代表晋国出使吴国,诱导寿梦与楚争利,与楚为敌。又把儿子巫狐庸留在寿梦身边做官,从晋国派去一批“教 练”,教吴国人怎么治军,怎么用战车做战,怎么提高粮食产量。有了这个老师,吴国真的是生产发展,军威初立,成了晋国的“铁杆哥们”。> > 这一招很厉害,让楚国从此不得安宁。在以后的讲述中你也会看到,吴的兴亡,几乎都是和楚、越发生关系。> > 吴国军力强大起来了,就把楚靠近吴的属国先打服了并夺了过来。寿梦一强大了,也就不甘寂寞了,干脆也不请示,自己就称了王。> > 晋悼公时,晋派巫臣的儿子巫狐庸说服吴王兴兵伐楚,寿梦同意了晋的请约,派世子诸樊为大将,聚集军队准备伐楚。> > 楚国的谍报得到消息立即报告了楚王。楚王和令尹熊婴齐商量迎敌的办法。> > 熊婴齐出主意说:吴国的军队还从来没进过楚界,如果一次入境得利,以后就会总来,不如不等他伐我们,我们就先征伐他。> > 楚王同意了这个建议,让婴齐调集水军,选精兵二万,由长江出袭,攻破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弯镇西北)然后顺流而下进攻吴国。楚国的骁将邓廖出主意:长江 水流太急,前进容易退后难,不如我领一支兵行在前面,有利就进,没利就退,就是有失利也不至于大败。元帅可以把大军驻扎在郝山矶(今安徽省马鞍市境内), 相机而动,这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 熊婴齐把精兵三千交给邓廖,大小战船上百艘一齐进发,向东杀去。> > 吴军哨探报告了鸠兹失守的消息,诸樊说:鸠兹已经丢失了,楚军一定会乘胜顺流而下,我们要早做准备。> > 就派公子姬夷昧率领水师数十艘战船,在东西梁山引诱敌人,公子姬馀(yú)祭在采石港(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区西南)领兵设伏。> > 邓廖领兵到了郝山矶,看到梁山有兵船,就带兵奋勇前进,夷昧接战,稍一接触就败退了下去,向东顺流逃走。邓廖追过采石港,诸樊领大军迎战,接战十几个回 合,采石港炮响连天,馀祭率领伏兵杀了出来夹击邓廖,前后箭发如雨,邓廖脸上中了三枝箭,仍然死战不退。这时夷昧乘坐艨艟大船冲了过来,舰上都是经过挑选 的勇士,用大枪乱扎乱砸,楚军船小木薄,多数被撞沉扎沉,邓廖累的脱了力,仍然英勇不屈地死战,最后累死在战船上。所率领的军士也大部分都战死了。> > 熊婴齐战败了,害怕楚王治罪,就想把战败说成是战功。哪知道诸樊乘胜反袭楚军,杀的熊婴齐大败而回,鸠兹又被吴军夺了回来。熊婴齐又羞又气,还没回到郢都,就病死了。> > 吴军大获全胜。> > 吴国开始强大了,也就对中原地区事务来了兴趣。当时晋国称霸,在晋大会诸侯时,寿梦也应邀参加了会盟。从此吴国和中原诸侯有了较多的交往和联系。> > 公元前561年,寿梦病重,召见儿子诸樊、馀祭,夷昧、季札到床前交待后事,嘱咐说:你兄弟四个,季札最贤德,如果立他为君,一定能让吴国强盛。我早就 想立他为世子,但是季札不同意。我死以后,由诸樊传馀祭,馀祭传夷昧,夷昧传季札,传弟不传孙,务必让季札成为国君,那是我们吴国国家社稷的福啊!如果有 谁不按我的话去做,就是不孝,上天不佑!> > 说完就去世了。> > 姬太伯立国,姬寿梦强国。> > 太伯为让贤而离国自立,寿梦为用贤而临终至嘱。> > 也不愧为一代英豪!> > 诸樊虽然在几个儿子中居长,但并没有贪心。在父亲死后,主动地让位给弟弟季札,想提前实现父亲的遗愿,但季札态度很坚决,对哥哥说: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 能坚决地辞掉世子这个位子而不去贪图什么,我怎么可能在父亲死后接受国君的位子呢?如果你再谦让,我就出逃到别的国家去。诸樊真心让,季札真心辞,无奈之 下诸樊继了君位,在君位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一步明确父亲嘱咐的传位顺序。> > 公元前560年秋,楚共王去世,吴王诸樊派大将公子姬党率师乘丧伐楚,楚国派大将养由基迎战,神箭手养由基射死了姬党,吴军败绩回国。> > 十年后,吴王诸樊再次兴兵伐楚,经过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地的时候想顺手牵羊把巢也打下来,进攻时诸樊指挥太靠前,巢的将领牛臣躲在短墙后一箭射中了诸樊,诸樊就这么死了。> > 从史料记载上看,诸樊为王一场,打了两次大仗,第一次败了,搭了个儿子,第二次又败了,搭上了自己。> > 群臣尊照寿梦的遗嘱,立馀祭为吴王。> > 馀祭说:我的哥哥并不会死在巢地,他是为了让君位早点传给小弟,所以故意轻生。这位也很秉承父训,一心早些把君位传给季札,从上任的那一天就每天夜里祈祷上天,只求速死。> > 左右近臣劝他:人们的共同欲望是长寿!大王你却自己祈死,这实在是不近人情。> > 馀祭说:当年我先祖太王,废长立幼才成就了开国大业,现在我们兄弟四个人,依次继承,如果都等到正常到寿,季札就老了,所以我只求速死,把王位能早日传给季札。> > 因为馀祭总想早传位给季札,所以就总是轻生好勇,办法就是向楚国叫劲。上任的第二年,就让相国巫狐庸诱降了楚的属国舒鸠(今安徽舒城县东南)。楚国的令 尹屈建亲自率师讨伐舒鸠,巫狐庸领兵救援中了埋伏,夷昧被围,差点丢了性命。吴军大败,楚军乘机灭了舒鸠,并把它并入了楚国。相关参考
介绍一下雍正和他的儿子们还有妃子 皇后(2位)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元配嫡后。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谥孝敬皇后;乾隆、
说到百里奚,就要对他做下介绍,便于你对这个大名人有所了解。>> 百里奚是虞国人,字井伯,中国老年政治晚年成大器的楷模,和他的老朋友加政治搭档蹇叔,同列本书“十大名相”第二位。明君名相,联手创造了
阖闾酷爱利刃,就派人寻访造剑的奇人。>> 有个吴国人名叫干将,和著名铸剑师欧冶子曾经同师学艺。这可是个大名人,古代手工业制造业的大师,因此和他的妻子莫邪成为本部书“列国十奇”的“奇技”荣誉称号获
楚武王熊通刚继位的时候,还不是王。但他的性格强暴好战,继位不久就有了称王的想法。只因为看到诸侯还都拥戴周天子,不敢妄动,在这里观望。等到周桓王被郑国打败,就下定了称王的决心。>> 令尹(相当于国
晋哀公,他的爷爷姬雍,是晋昭公的小儿子,号为戴子。戴子生儿子姬忌,姬忌和智伯关系亲密,但姬忌死的早,智伯有心思完全吞并晋国,但又不敢动作,就临时树个招牌,选姬忌的儿子姬骄做了国君。>> 这个时候
第二年,栾灶去世,他的儿子栾施继为大夫,和高虿同秉国政。高虿妒忌高厚的儿子高止,就耍弄权术把高止流放到北燕。高止的儿子高竖,占据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反叛,景公派大夫闾邱婴率军围了卢邑。
唐太宗共有14个儿子。按说应该是多子多福了。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父子的命运再一次证明一个封建社会的通病,即无情最是帝王家--首先,唐太宗这14个儿子中,竟是不肖子居多。《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
卫穆公在位期间较有影响的一件事,就是派孙良夫带兵救鲁,打败了齐国,逼迫齐国归还了被占去的土地。穆公在位十一年去世,儿子姬臧继位,就是卫定公。>> 卫定公在位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姬(kàn)继位,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这一年魏在醉酒之后从车上跌下来摔断了胳臂,引起内伤复发,吐血身亡。晋文公录用他的儿子魏颢继承了爵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狐毛、狐偃相继去世,文公非常悲痛,哭着说:我能得脱大难并复国成就霸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