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节 以强欺弱没商量
Posted 诸侯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节 以强欺弱没商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节 以强欺弱没商量
楚武王熊通刚继位的时候,还不是王。但他的性格强暴好战,继位不久就有了称王的想法。只因为看到诸侯还都拥戴周天子,不敢妄动,在这里观望。等到周桓王被郑国打败,就下定了称王的决心。> > 令尹(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斗伯比说:楚自己除去王号的时间不长,现在如果恢复,影响太大。必须先用武力制服诸侯才行。> > 熊通就问斗伯比:有什么好办法?> > 斗伯比说:汉东的这些国家,以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最大。您可以率兵伐随逼他求和,随如果服了,汉淮一带的小国,就没有不服的了。> > 熊通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瑕地(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之后派大夫(wěi)章,到随谈判。随国有一个贤臣叫季梁,还有一个谀臣叫少师。随侯的弱点是爱 听奉承话,所以少师很得宠。楚国使者一到,谁都明白这是施加压力来了,随侯就召集这两位研究。季梁说:楚强随弱,今天来挑战施压,不怀好意。应该表面上应 付它,而暗做防御准备,边谈边准备,即使谈不拢也可以应战。> > 少师说:楚国是来示威的,无非是压我们奉它为主,我请求主公去和他谈判求和。> > 随侯派少师去瑕地,与楚签定了盟约,准备答应奉楚为盟主。> > 斗伯比听说少师来了,就向熊通献计说:我听说少师是个没什么谋略靠阿谀奉承得宠的家伙。他这次来请盟不会有诚意,是顺便探探我们的虚实。我们应该把精壮军卒隐蔽起来,让他看到的都是老弱之兵,那样他就会轻视我们,轻则必骄,骄则必怠,然后我们就有机可乘。> > 大夫熊率比认为有季梁在随,这个想法不会起作用。斗伯比说: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今天,是为了长远。> > 熊通就按斗伯比的主意做了准备。少师进了楚营,不露声色地窥视了楚营,看到的情况是:兵疲卒老,器械陈旧,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看的越多,骄气越长,就对熊通说:我们两国各自谨守自己的疆界,不知道贵国兴兵到此是什么意思?> > 熊通一看少师上当了,就说:我们已经连续几年发生农业灾害,百姓已经有些承受不住了。我们只是怕小国借此机会联合起来和楚国抗衡,所以来这里想和贵国先结为兄弟之国,以便有急难时能相互救援。> > 少师回答说:汉水以东的这些小国,都是听从楚国号令的,您不必过虑。> > 熊通和少师签定了两国的盟约。少师一走,楚军就开始启程回国。> > 少师回来见了随侯,说了楚军的贫弱状况。之后出主意说:他们很荣幸和我们结盟,签了约立刻班师,可见他们对我们在心里是害怕的。现在刚签完约,他们不会防备,给我一支兵我去追杀他们,定能大获全胜。让楚国从此不敢再打我们的歪主意。> > 随侯就要发兵。季梁听说了连忙跑来对随侯说:不可以这么做。楚国过去的确不比我们强大,可是自从若敖、冒以来,勤修政事,国有余财,民有余粮。熊通夺 了侄子的君位,国内议论对他不利,他正想在邻国找事转移国人的注意力。而且他性情凶暴,现在来兴兵讨伐又无故请盟,一定包藏着什么祸心。他们是在故意以 老、旧兵卒、器械向我们示弱,目的就是骄我们的心引诱我们,追了必然中计。况且一国之君也应该守信,怎么可以刚签完约就背约呢?以弱背强必惹大祸。> > 随侯决心难下,就又让太史卜了一卦,卦象不吉。这才没去追击楚军。> > 熊通听说季梁劝阻了随君,随兵没有追赶楚师,就又向斗伯比问计。斗伯比出主意说:我们可以发邀请在沈鹿(今湖北省钟祥市东)会盟诸侯,如果随国来赴会,说明对楚是真服,不来则说明是假服,就可以以这个理由讨伐他。> > 熊通派使者约会汉水以东各个国家,定了日期到沈鹿汇齐。到了约期,各国如约而至,这些国家是:> > 巴:(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 > 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 濮:(今湖北省枣阳北)> > 邓:(今湖北襄樊市西北)> > :(今湖北省襄樊市北邓城东南)> > 绞:(今湖北省郧县西北)> > 罗:(今湖北省宜城市西)> > 郧:(今湖北省安陆市)> > 贰:(今湖北省广水市境内)> > 轸:(今湖北省应城市西)> > 申:(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北)> > 江:(今河南省正阳南)> > 随和黄(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隆古集附近)两国还真就没来。熊通派使者去责问黄,黄国马上告罪,派人参加会盟。又派屈瑕为使者去责问随国,随侯不服。> > 熊通找到了借口,马上率兵伐随。熊通把军队在汉、淮两水之间扎下大营。> > 随侯召集群臣研究退敌之策,季梁说:楚国刚会盟诸侯就来兴兵伐随,现在杀气腾腾的时候不能轻敌,不如低气一些向楚求和。楚如果听我们的,我们就重归于 好,如果不听我们的,那么理就在我们这一边。那时再战,楚会认为我们想求和必无军备,士气会松懈。而我们求和不成会激发国人的斗志,在我怒敌怠的情况下, 还可以打一下,也许可以侥幸取胜。> > 少师不同意这个意见,在一边急得直挽袖子,几乎是喊着说:你怎么这么胆怯呢?楚军远征疲惫,是等于自己来送死,如果不早出战,恐怕楚军像上次一样,吓唬吓唬我们就跑了,上次不追已经后悔了,这次可不能再后悔了。> > 随侯听了少师的话,就用少师为驾前护卫,用季梁御战车,亲自率兵在青林山下布阵。季梁登高观察楚军后对随侯说:楚军分作左、右两军,楚的风俗左为大,那么楚君必在左军,国君在哪,精兵在哪。我们应该先打他的右军,如果右军败了,左军的士气就不振了。> > 少师说:避开楚君而不去打他,岂不是被楚军笑话吗?> > 随侯又听了少师的,领兵先攻楚的左军。随兵一攻,楚左军打开阵门把随兵放进阵去。一入了阵,楚军四面伏兵尽起,个个勇猛冲杀。少师还真是够猛的,冲上去 就和楚将斗丹战在了一起。可这刀对刀、枪对枪的时候就得凭真本事了,拍马屁那一套就不灵光了。战不到十个回合,被斗丹一戟斩于车下,季梁这边保着随侯拼死 冲杀,可是楚军是有进无退,随侯只好下了战车,像我们在解放战争片子中常看到的一样,换上士兵的衣服,脸上抹把土,靠季梁在前面杀了条血路才得以逃脱重 围。一查点人数,剩下不到四成兵马。相关参考
卫戴公姬申在继位时就有病,可能是逃跑的路上一路饥寒,一股急火,坐上君位不长时间,死了。>> 石祁子和宁速一商量,派宁速去齐国迎接公子姬毁回国嗣位。>> 齐桓公派吕无亏率兵车三百乘送姬毁回国,又
狐偃按父亲的安排连夜赶到蒲城,见了重耳,重耳很惊讶。狐偃说明了来意刚要商量出逃的事,勃的兵马就到了。蒲地的人支持重耳,要据城防守。重耳说:君命不可抗拒。勃攻进了蒲城,围了重耳的家,重耳与狐毛、狐偃
郑文公继位,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在齐、楚之间受夹板子气。>> 公元前666年,楚国伐郑。郑文公得知楚军要到了,急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堵叔说:楚军人多势众,我们不是对手,不如派人前去求和。师叔说:
齐景公跑了阳虎,觉得有愧于鲁国,就派人给鲁定公送了一封信,说明了阳虎逃脱的情况,并约鲁侯在齐、鲁交界的上夹谷做一次乘车会面,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增进相互信任。>> 定公接了信找“三桓”商量。孟孙
齐景公跑了阳虎,觉得有愧于鲁国,就派人给鲁定公送了一封信,说明了阳虎逃脱的情况,并约鲁侯在齐、鲁交界的上夹谷做一次乘车会面,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增进相互信任。>> 定公接了信找“三桓”商量。孟孙
晋献公成功地兼并了虞、虢两国,上下都很高兴。可是骊姬害申生的目的还没达到,心中不乐。就又与铁杆情夫优施暗地里商量。他们顾忌里克是申生的同党,里克又立了战功,位高权重,怕以自己的力量斗不过他。>>
> 有一天庄公正在和群臣商量要到周王室入朝朝贡,忽然接到报告说卫国派使者来报卫桓公的死信。庄公请上使者问他桓公是怎么去世的,使者因为替卫桓公鸣不平,就详细说了州吁弑君夺位的事。庄公很敏感,听了这消息
> 有一天庄公正在和群臣商量要到周王室入朝朝贡,忽然接到报告说卫国派使者来报卫桓公的死信。庄公请上使者问他桓公是怎么去世的,使者因为替卫桓公鸣不平,就详细说了州吁弑君夺位的事。庄公很敏感,听了这消息
田齐桓公继位时,那些小诸侯国一般都被大国吞了。大国之间也征战不断。>> 秦国和魏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就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桓公问大家: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 有人说:不如不
姬光不敢再演戏,就继了吴王之位,自号为阖闾(hé lǘ)。>> 再说姬掩余、姬烛庸困在潜城,久等救兵不到,正在谋划怎么脱身,听说吴王僚被杀的消息,两人放声大哭,商量说:姬光既然杀君弑主,对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