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5节 避祸逃亡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5节 避祸逃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5节 避祸逃亡
狐偃按父亲的安排连夜赶到蒲城,见了重耳,重耳很惊讶。狐偃说明了来意刚要商量出逃的事,勃的兵马就到了。蒲地的人支持重耳,要据城防守。重耳说: 君命不可抗拒。勃攻进了蒲城,围了重耳的家,重耳与狐毛、狐偃跑到后园,勃提着剑追了上来,狐毛、狐偃先跳出围墙,推倒了墙招呼重耳,这时勃已经抓 住了重耳的衣襟,重耳一挣,勃挥手就是一剑,结果斩断了衣襟,重耳脱身而逃,勃收了衣襟回去报功。> > 重耳、狐毛、狐偃三人跑到翟 国,翟国的国君先是做了个梦,梦到有苍龙蟠在城头上,早晨醒来有人来报晋国公子重耳来到,翟启认为这是应了梦,很高兴地接受了他们。不长时间,城下又有几 辆小车追到,喊着让开城门。因为叫得急,重耳怀疑是追兵来到了,就叫城上放箭,城下大喊:我们不是追兵,是想追随公子的晋国大臣。> > 重 耳登城一看,认得为首的是赵衰(cuī),字子余,是大夫赵威的弟弟,也是朝中的大夫。重耳很高兴,因为他很了解赵衰的才能,再看其他人,是胥臣、魏 (chōu)、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zhěn),除了能臣就是勇将。也就是这班英雄,扶佐这未来的晋文公成就了一代霸业。> > 乱世出英雄啊!> > 放进了这些名人贤仕,又陆续有壶叔等数十人追随而来。重耳虽然处于难中,但可谓是名士咸集,能者毕至。> > 重耳惊讶地问大家,你们不在朝中做官,跑到这里做什么?> > 赵衰领头回答说:主上失德,宠信妖姬,冤杀世子,晋国早晚必有大乱。我们敬爱公子宽仁贤德,礼贤下士,都愿意追随您逃亡。> > 重耳感动地流着泪对大家说:诸位贤达能倾心协力帮助我,真是情深义重,我终生至死不忘。> > 魏带头答到:公子您居守蒲地数年,蒲人感德愿意为您而死。如果借助于狄人,再率领蒲地的民众杀入都城必能有所作为,再说朝中积怨已深,必有起来响应的,我们同心协力除去君上身边的奸恶小人,稳定国家安抚百姓,岂不是比流亡逃命强吗?> > 重耳说:你所说的虽然是壮举,但会震惊君上,大违父意,我不能那么做。> > 魏见重耳不采纳自己的意见,急得直跺脚,说:公子您怕骊姬这些奸小就像怕猛虎蛇蝎,怎么能成大事呢?> > 狐偃代重耳答到:公子怕的不是骊姬,是怕留下恶名!> > 这边夷吾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 朝中大夫(xì)芮与追随夷吾的吕饴甥是心腹之交。虢射是夷吾的亲舅舅,三个人知道了献公要擒杀夷吾,连夜跑到屈地,见到夷吾并告诉他:贾华的兵马上就到。夷吾命令收拢部队守城待敌。> > 贾华呢,虽然执行献公的命令但也为三个公子的遭遇鸣不平,没有真抓夷吾的意思。就故意围而不攻,并派心腹秘密给夷吾送信:公子快逃,不然再有晋兵赶来,我就没法帮你了。> > 夷吾对芮说:重耳在翟国,我们也去翟国吧?> > 芮很明智,他告诉夷吾:君上本来就说你们俩同谋,所以才派兵擒杀。如果不同出而去同地,骊姬又有说辞了,晋侯肯定会派兵伐翟。我们不如去梁(今陕西省 韩城市南),梁地离秦国近,秦国现在又正是强盛的时候,又是晋的婚姻之国,君上辞世以后,我们可以借助秦的力量回国图大业。于是夷吾投奔了梁国。> > 贾华假装追赶不及,以夷吾在逃回来复命。> > 献公一看两个儿子都跑了,很生气,要杀贾华。丕郑父讲情说:君上,这事贾华无罪,是您派两个公子去戍守筑城,并驻守蒲、屈二城,所以他们得以聚兵守备,这不能说是贾华的过错。> > 献公这才赦免了贾华。> > 两个儿子跑了,献公没达到目的,骊姬没实现愿望,但事并没有了结。使坏的继续使坏,糊涂的继续糊涂,躲灾的继续躲灾。> > 梁五又开始使坏了,他对献公说:夷吾庸才不足惧,但重耳有贤德之名,又有这么多贤才逃去辅佐他,朝堂都为之一空。况且翟国素来与我国有仇怨,不如伐翟国除去重耳,以绝后患。> > 勃听说贾华没完成任务差点被杀,为讨好献公就自己主动请战,请求带兵伐翟去抓重耳,献公看他有积极性,就派他去率兵伐翟。> > 勃率兵到了翟国,翟君奋然率兵与他对抗,两军对峙在采桑(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渡口名,又称啮桑),相持了两个多月。> > 丕郑父进谏说:父子之间,没有断绝恩情的道理,重耳即使有罪也不显著,既然已经跑了,何必赶尽杀绝呢。况且我们也没有战胜翟的把握,白白消耗我们的军力,又让邻国看笑话。> > 献公这回还算听劝,让勃率师撤兵回国。> > 但从此献公有了疑心病,总怀疑朝中大臣多是重耳、夷吾的同党,将来必然是奚齐接班的障碍。于是下令驱逐奚齐、卓子以外的所有儿孙,晋国的公族没有敢留在国都绛城的。> > 献公立奚齐为世子。> > 文武百官除梁五、东关五和荀息以外,无不失望和叹息,留在朝堂的也都告老告病,不再上朝。说起来献公在开疆拓土上也是颇有作为的君主,因为耳根子软听信媳妇谗言,晚年搞得是众叛亲离。> > 这一年是公元前651年。相关参考
伍员过了昭关,心里高兴,迈开大步抓紧抢行,走不远遇到了一个相识名叫左诚,原来是城父人,现在是昭关报时辰的小官,曾经跟随伍员父子射猎,所以认识伍员。一见面左诚大吃一惊说:朝廷正捉拿公子,你怎么偷渡过
百里奚终于得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政治舞台,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患难与共的知己——骞叔他向秦穆公举荐说:我有一个朋友叫蹇叔,才能是我的十倍,主公要治理国家,请您招用他与我共事。>> 秦穆公说:你的才能我
在武灵王之前,赵国的发展战略一直是北守南拓,硬碰硬地和其他各国争夺土地和霸权。但问题是齐威王雄才大略,兵精将良,赵不是齐的对手;另一个劲敌魏国也是野心勃勃。赵对齐、魏是争不过、打不过、躲不过,甚至
郑庄公国内生乱不敢离国,就长时间没去周天子那里上朝议事。周平王心里很不愉快。正好虢公在这期间来了几次,两人谈起国事很投机,就对虢公说:郑侯父子在朝辅政数年,近来不大尽职,我想让你代理一部分政务,请
宋襄公这个时候已经是疯了一样,就是一门心思想当霸主。越想当就越是当不上,看到中原地区的小国对宋国不服,大国又都去拍楚国的马屁,把个宋襄公急的直发脾气。找子荡商量怎么办。子荡出主意:现在的大国强不过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是魏的一个重镇,但因为缺水,产粮不多,就比较穷困,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治理这个地方。翟璜向文侯推荐说:邺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介于韩的上党和赵的邯郸之间,必须有个有能
贼众回了卫城见了姬朔,呈上白旄,说了误杀之事,深怕被追究,哪知一石二鸟正对了姬朔的心思。姬朔赏了这些贼党,入宫来向母亲报告了事情经过,宣姜是一半欢喜一半忧,喜的是除去了姬,忧的是搭上了姬寿。母子商
燕惠王一即位,不是鼓励安抚乐毅继续努力作战,再建奇功。而是想用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抓紧把权力和利益拢到自己手里。>> 乐毅在外连年征战,没机会和太子沟通感情,所以和这个新王没什么私交。更糟的是惠
> 重耳断袖,流亡半生>> 在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重耳)的经历最为独特。他原本是晋献公的儿子,因受后母骊姬所害,被迫逃亡。那时他43岁,为避祸先后辗转于狄、齐、秦、曹、宋、郑、楚等国,直到62岁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汉书·张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