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发现一个外交天才

Posted 月氏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5节 发现一个外交天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5节 发现一个外交天才

2、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第5节 发现一个外交天才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   ——《汉书·张骞传》 > >   西汉的时候,西域除了匈奴之外还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相对于匈奴来说都比较弱小,因此不得不对匈奴俯首称臣。但是匈奴人杀人成性,日以残暴起来,所以对自己的这几个邻国也是很野蛮的,经常欺负他们。 > >   话说西域有叫个大月氏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很穷困,一直受到匈奴的欺压。 > >   在一次反抗战争中大月氏国王被匈奴单于杀死了,匈奴人非常残暴,为了泄愤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颅做成酒器盛酒喝。 > >   因此激起了大月氏人民的愤怒,他们决心为国王报仇。 > >   但是大月氏这个国家很穷,又刚刚死了国王,别的邻国看到这种情况虽然对匈奴很痛恨但是表面上也不敢怎么样。 > >   大月氏人民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来他们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流域。 > >   这更加激起了新的大月氏国王对匈奴的仇恨,他在寻找机会报仇雪耻。 > >   按理说发生在西域这边的事情大汉王朝是不会知道的,当时的通信手段是非常落后的,朝九晚五,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 >   但是, 汉武帝的信息意识很强烈,他每次俘虏匈奴士兵之后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审问。 > >   因此这样一种情况就被刘彻了解到了。 > >   汉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心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我大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 >   好,就这么办。 > >   但是,派谁去执行这个任务呢?想来想去武帝也没能想到合适的人选,又犯愁了。 > >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进行外交活动。 > >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桩很危险的差事,因为不但没人知道月氏国到底在哪儿,而且匈奴随时会出现在西域的任何一个角落。 > >   这样一来,很可能在找到大月氏之前就被匈奴抓获,运气差的想回国都很难,所以汉武帝这个诏书下达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人来接受这个任务。 > >   这个时候,有个年青的郎中张骞首先应征。 > >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旅居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 >   那么张骞是个什么来头呢,为什么偏偏他又这个胆量来应征呢? > >   张骞字子文,西汉首都长安人。 > >   主要原因在于张骞的个人性格,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会说匈奴话。 > >   汉武帝觉得张骞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 >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招募的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 > >   这一百多人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是在张骞的领导下他们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 >   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 >   于是,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 >   匈奴单于知道了他们西行的目的之后,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 >   但是匈奴人这次没有杀掉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让他们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 >   汉朝和张骞一起去的一百人中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几年。 > >   后来,匈奴人为了笼络张骞,给张骞娶了房匈奴媳妇,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 > >   张骞是个男子汉,在金钱美人的诱惑下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 >   果然,机会来了。 > >   话说日子久了,匈奴对张骞他们管也就得不那么严了。 > >   张骞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暗自欢喜,他在跟堂邑父策划一次逃跑行动。 > >   这天,张骞和堂邑父在放羊的时候,瞅准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 >   他们害怕匈奴发觉后追上来,于是一刻不停地向西跑了。 > >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 >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 >   就这样起马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他们终于逃出了匈奴地界。 > >   但是他们这一次没有找到大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的境内。 > >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又都能说匈奴话,因此交谈起来很方便。 > >   张骞就把自己的来意向当地人表明了,大宛人这才知道张骞原来不是匈奴人,而是大汉王朝的外交官,于是张骞推介给了大宛王。 > >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 >   张骞的到来无疑是个喜讯,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 >   后来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和堂邑父先到了康居,终于由康居到达了日思夜盼的大月氏国。 > >   但是,毕竟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了,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当然包括仇恨。张骞他们的愿望这次又落空了。 > >   原来,大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地区)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在这里大月氏人民 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大月氏国王也就不想再跟匈奴作战了。 > >   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大月氏国王还是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 >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 > >   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

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信陵君就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继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   信陵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他集良好的德行、性情和优秀的军事智慧于一身,是本书所列“十大名士”之首。> >   信陵君从小就谦恭礼贤,善而有谋。有一天正在进早餐,看到一只斑鸠被鹞鹰追的无路可逃,吓的飞到了自己的几案下。信陵君赶走了鹞鹰救了斑鸠。看鹞鹰飞远了,才放了斑鸠离去。哪知鹞鹰就隐蔽在近处,看斑鸠飞出来,追上去就叼走了斑鸠。> >    无忌自责道:这只斑鸠是为了避祸才来投我,却还是被鹞鹰所杀,是我有负于斑鸠。竟然为此一天不吃东西责罚自己,让左右从人都去捕捉鹞鹰,两天内捕了一百 多只。无忌把每只鹞鹰各装入一个笼子,对它们说道:追杀斑鸠的只是你们当中的一只,我不想伤及无辜,然后拔剑按在笼子上,对笼中的鹞鹰们说:没追食那只斑 鸠的向我悲鸣,我就放飞给你自由。群鹰发出一片悲鸣声,惟有其中的一只低头不语。无忌杀了这只鹞鹰,把其它的都放回空中。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说:公 子对一只斑鸠都这么负责任,对人就更不会有负于人了。从此士人阶层纷纷投靠他,一时之间,家里像市场一样,食客三千,声名仅次于孟尝君和平原君。> >   当时孟尝君从齐国来到魏国,见了信陵君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依依不舍。因为孟尝君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好朋友,就把信陵君介绍给了赵胜,两人从此来往密切。无忌从中说媒把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为夫人。从此魏和赵之间有了这个纽带关系开始融洽。> >    有一天无忌和魏王正在下棋,北部边境传来了告急文书,说赵军侵略来了,已经要跨入魏的边境。魏王慌忙放下棋子,打算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信陵君却没事儿 一样地对魏王说:这是赵王在打猎,不是侵犯魏国。所以哥俩又继续下棋。但魏王不放心,心思就不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北方的边报又来了,说来的赵军是赵王在 打猎,不是侵略我国。魏王大吃一惊,就问无忌,你是怎么知道的。无忌说:我的门客中有负责探听赵国秘密的,赵王的所作所为,门客都掌握也会及时向我报告, 所以我早于你知道。> >   聪明的无忌犯了个俗人的错误:领导,都怕部下超过自己,哪怕是某一件事,某一个方面的超越都会成为自己的祸根,越是庸聩之人越是如此。> >   从这件事以后,魏王害怕无忌的贤能,不再把国家大事委任他处理。> >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只是个大梁城夷门的守门小吏。这个守门小吏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的不凡,所以位列本书“三大名客”之首。> >   侯嬴平时很清廉自守,而且遇事常有奇谋,人们很尊敬他,都尊称他为侯生。无忌听说了这个人以后,就前去问候,并且准备了厚礼。侯生不肯接受,对信陵君说:我几十年修身洁行,决不会因贫困而需要救济收你的厚礼。> >    信陵君又置办了酒宴,大会宾客。等大家坐好以后,带着侍从驾着车,空出了车子左边的位置亲自去迎侯生。侯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上车就坐在了车的左座 也毫不谦让。他的本意是想考察一下信陵君有没有诚意,无忌的态度却是一直十分地谦恭。车子走着走着,侯生对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的屠宰房,我想以这搭 车之便顺路看看他。无忌二话没说把车驾到菜市场。侯生下车去看他的朋友朱亥。> >   奇人必有奇友,这个朱亥也是个少有的英雄和义士,是本书所列“十大勇士”第十人。> >   侯生不讲礼貌,途中停车会友造成以尊侍卑的场面是故意的,他边和朱亥说话边斜着眼睛观察无忌,就是想看看这个贵公子爱贤纳士是不是徒有虚名。他看到的信陵君没有半点的不耐烦,脸色还更加的和悦。> >   这个时候,参加宴会的魏国达官贵人都已经坐满了宴会厅,只等无忌回来开杯;市场这边却围了一群人看无忌为侯生驾车;无忌的随从都在心里暗骂侯生。信陵君却始终满脸都是和善的笑。> >    到了信陵君的府中,无忌领侯生坐了上座并把他向宾客做了介绍,参加宴会的人都感到很惊讶。酒兴正酣的时候,无忌来到侯生席上向他敬酒,侯生这时才诚恳地 说:今天我侯嬴让公子为难了,我只是个穷困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自驾车去接,大庭广众面前又对我的非礼行为十分的容忍客气。但我并不是为了显示我踞傲,而是 要用这种方式成就您的爱士之名。这样大家就都会认为我侯生是不知深浅的小人,而你才是礼贤下士的德者。从此侯生成了信陵君的座上宾。> >   过了些日子,侯生对信陵君说:我那天在市场拜访的朋友叫朱亥,是个忠勇的贤才,虽然大家并不了解他,但这个人将来会有大用处。于是无忌多次去拜访朱亥,可朱亥却从来不回拜,信陵君也不计较。> >    公元前258年,秦国在取得了长平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又派王为大将率秦军发起邯郸战役包围了邯郸。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多次派人给安 王和信陵君送信请求救援。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赵。秦王知道魏派了援兵,就派了个使者来对魏王说:我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如果诸侯国中有敢 发兵救赵的,秦在占领赵国后一定先转兵伐他。> >   魏王害怕了,马上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把军队驻扎在邺地。采取了对赵名义上救,但对秦却不用兵的两面手法,实际是坐山观虎斗。> >    平原君连派了几拨使者来魏追魏国进兵,甚至责怪信陵君说:我所以自愿和魏国结成婚姻,是因为公子有高尚的德义,能够帮人所难,救人所急。现在邯郸危在旦 夕,魏的援军却观战不出战,公子解急救患的高义哪里去了。即使公子把我和赵国看的无足轻重,那么邯郸破城之日,你就不顾念你的姐姐吗?> >   信陵君十分地着急,事情明摆着,无论论公论私,魏都应该救赵,可是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这个“恐秦症”患者就是不听。信陵君准备拼命了,他把门客组织起来凑了一百多辆战车准备去搞一次自杀性攻击。> >   在路过夷门的时候专门去见了侯生,无忌把决死救赵的想法一说,侯生淡淡地说:公子努力吧!老臣年龄大了,就不能相随了。> >    无忌与侯生告别后走了几十里觉得侯生的态度不对劲,心想:以侯生的为人,我对他这么好,他看着我去赴死怎么会一点不难过,而且连一句嘱咐的话都没有。就 带着车马又返回来找到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无忌问他为什么?侯生说:公子喜欢士人是名闻天下的,现在是遇到了困难又一时想不出好办 法才要去决死相拼,这就像拿肥肉去打饿虎,会有什么用呢?像这样去养客用客就没什么意义了。无忌待我这么好,您要去赴死我却没任何表示,您心里会极度不平 衡感觉就一定要回来问个究竟。所以我知道你会回来。

相关参考

第5节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这个

第5节 可怜娇娥,巍巍阿房今安在

  (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

第5节 三皇五帝算什么,要当就当始皇帝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第4节 霸气长空,最终却与臭鱼为伍

  秦始皇有个很要命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好大喜功,这从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就可以看出来了。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自己建立了这么大的功绩,如果不在天下人面前炫耀一番,实在对不住自己。>  于是,他先后5次大规

传奇数学天才,仅凭 ”直觉”发现了世上最美的数学公式

在印度历史上,有一位传奇的数学家。他没上过学,没受过高等教育,却创造了数学届的神迹;他用直觉导出公式,不喜欢一步步去证明,但结果却往往是对的;他发现的数学公式宛如艺术品,简单又美丽,70年后仍被后辈们

第1节 匈奴,又见匈奴

  匈奴人是汉族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他们逼着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逼着刘邦妥协退让,就是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大战受到毁灭性打击后,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强悍的匈奴军队,使得秦皇汉武这样有作为君主也对他们有所顾忌

莫理循

第一节报道义和团>  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也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帮助袁世凯训练骑兵的挪威人曼德就在提供给日本、英国外交官和记者们的一份报告中说,他认为15年后袁世凯将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并且“无疑在中国

一人6岁出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出下联,服不服

中国人都喜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如果自己的小孩从小聪明伶俐,父母都高兴的不得了。中国人都喜欢神童,比如北大少年班,都是一群天才,而在历史也有一些神童。比如下年这5个天才级的神童。第一个是甘罗,此人

中國古代智商排名前5,諸葛亮墊底,第2名每晚都會夢到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天才,這些人不管置身哪個領域,都能以掩藏其智慧的光輝。譬如,建築界有魯班,醫學界有華佗,謀士界有諸葛亮,科學界有張衡。而倘若要在古代這些聰明人里分出個孰高孰低,拋開各自的領域看是有失

她是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美女也是位床上外交官

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芈月传》里的芈月。芈月算得上是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更可以称得上千古太后的第一人,为秦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芈八子本身是楚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