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34节 血腥的争斗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34节 血腥的争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34节 血腥的争斗
第二年,栾灶去世,他的儿子栾施继为大夫,和高虿同秉国政。高虿妒忌高厚的儿子高止,就耍弄权术把高止流放到北燕。高止的儿子高竖,占据卢邑(今山东 省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反叛,景公派大夫闾邱婴率军围了卢邑。高竖在城上向闾邱婴喊冤,说道:我不是反叛,是怕高氏被害,断了家祀。闾邱婴答应给高氏立后, 高竖就放弃抵抗出逃到晋国去了。闾邱婴得胜回去向景公复命,景公就立高承嗣高氏,主持高氏家庙。> > 高虿不高兴了,他本来是派闾邱婴去除掉高氏,现在赶走了一个,又立了一个,不是和没除掉一样吗?就找了个理由把闾邱婴杀了。> > 高虿做的事大家心里不平,尤其公子吕山、吕商、吕周更是议论纷纷,这些讥刺和诽议传到了高虿的耳朵里。高虿又生气了,又分别找理由把吕山、吕商、吕周驱逐出境了。国内就更是不平了。> > 不长时间,高虿病死了。他儿子高强嗣位为大夫,但高强年龄太小,没法入卿,从此齐国的大权落在了栾施手里。> > 可是这年龄小不怕,因为时间是无限的,逐年长呗。高强长大了,能参政议政了,可这孩子有个毛病:年少嗜酒。如果就他自己好喝也好办,问题是栾施更好喝,这下好了,两人找到了共同点,也就有了沟通方式,没事就聚在一起:喝。> > 这会喝酒的都知道,喝多了话就多,要是老百姓喝高了,那就东家长,西家短,三只蛤蟆四只眼,侃呗。问题是这两位都是有身份的人,话一多了,就常说陈 (田)氏、鲍氏如何如何,这就是政治问题了。陈(田)、鲍两家从此越走越近,栾、高两家越处越好。主宰齐国政坛的四卿从此就分成了两派。> > 这一天高强又醉了,用鞭子抽了一个小仆人。这小仆人怀恨在心,晚上跑到陈(田)无宇家去哭诉:说栾、高两家要聚集家甲来攻袭陈(田)、鲍两家,时间就确 定在明天。从陈(田)无宇这又跑到鲍国家,也是这番话。鲍国二话不说立即着手准备,并打发这个小仆人又回到陈(田)无宇家,约定先下手为强,联合攻打栾、 高两家。> > 陈(田)无宇急忙给家众分发盔甲,即时登车。本来想去鲍国家联兵一起行动,可在中途却遇到了高强。高强也乘着车,那个年代有身份的当然都乘车,和现在大同小异,不同的是那时乘的是马车,现在乘的是轿车、高级吉普。> > 这个时候高强已经喝了个半醉,在车里和陈(田)无宇拱了拱手,就问了一句:大夫率领这么多兵甲到哪里去?陈(田)无宇应付道:去诛杀一个叛奴。同时也问 了一句:您到哪里去?高强说:我到栾相国家里去喝酒。两人一分开,陈(田)无宇就让驾车的快走,到了鲍家,只见鲍家已是车甲济济,长戟森森,鲍国已经顶盔 惯甲,正要登车。> > 两人到一起一商量,连侦察都不用了,两人都在栾家。鲍国不放心,又打发仆人去看了一下,回报说这两位在栾家除去了衣帽,正在比赛酒量。> > 鲍国已经明白了,那个小仆人说的是谎话,是为了挑起高、栾两家和陈(田)、鲍两家的争端。知道真相了也就犹豫了。> > 陈(田)无宇态度坚决,对鲍国说:他说的话虽然不实,但高强在途中已看到我率领家兵。问我到哪去,我谎称捉拿叛奴,现在事情已经瞒不住了,不行动就会反遭毒手,那时后悔就晚了。还不如乘他们饮酒没做准备与他们做个了断。> > 鲍国也下定了决心说:好!就这么办,箭在弦上,不容不发。> > 两家甲士同时出发,陈(田)无宇战车当先,鲍国押后杀向了栾家,把栾府前前后后围了个严严实实。栾施举起巨觥(gōng)刚要饮,听说陈(田)、鲍两家 兵围府第,吓得酒觥掉在了地上。高强虽然醉了,还没慌乱,对栾施说:为今之计我们只有赶快聚集家徒带领家甲冲入朝门,只要能挟持主公,讨伐陈(田)、鲍两 家就战无不胜。> > 栾施马上率领家众由高强当先,栾施在后,由后门杀开一条血路直奔公宫。陈无宇那是什么头脑,马上反应到他们想挟主讨叛,就在后面紧紧追来。正遇到高氏的族人也聚众赶来救主。> > 四卿在城内大开了杀戒。景公听说了这事,马上关闭了宫门,也紧急动员宫甲守卫公宫并派内侍急召晏婴入宫。> > 栾施和高虎攻不进宫中,就屯兵在宫门左侧,陈(田)、鲍两家就扎营在宫门的右侧,当时也不知宫门前有没有个广场之类,反正宫墙外成了战场。> > 过了一会晏婴应召入宫赶到了。只见他形容整肃,不怒而威。四家的人看他驾车到来就都上来献殷勤,晏婴却礼貌地回答四家的使者:我惟君命是从,没有私情。> > 守门人打开宫门接晏婴见了景公。景公说:现在四族相互攻杀,都杀到宫门口了,怎么办?> > 晏婴现在就是力量基本均衡的两端的砝码,放在哪边,天平就会向哪边倾斜。晏婴说:栾、高两家累世得宠,专横强霸已不是一两天,高止被逐,闾邱婴被杀,国人怨恨已深。现在又来攻打宫门,罪在不赦。但陈(田)、鲍两家没有君命就擅自攻打大夫也是罪责在身,惟主公明断。> > 景公说:虽然都有罪,但高、栾两家的罪大于陈(田)、鲍两家,应该除掉他们。谁可以做使者。> > 晏婴说:大夫王黑可以做使者!> > 景公还真果断,当即令大夫王黑率领宫甲去帮助陈(田)、鲍两家攻击高、栾两家。这一下局面就明朗了,高、栾两家大败,退到了街市中。国人当时几乎都在陈 (田)家受过恩惠,君主又有明确态度,所以大夫率家甲、市民拿兵器,都来杀高、栾两家的兵甲。墙倒众人推,很快这两家就支持不住了。栾施一看已是无力回天 就奔东门杀去,高强也只好跟在后边向东门退。王黑和陈(田)、鲍就追到东门,又是一场混战。栾、高的家众跑的跑死的死越打越少,就夺门而出跑鲁国去了。> > 陈(田)、鲍两家赶走了栾、高两家的妻子和家人,分了两家的家财。> > 晏婴对陈(田)无宇说:你没有君命擅自杀伐又私分两家私财,国人会议论你,为什么不把得来的财物缴公?这样做,你少得了财物,却得了人心。> > 陈(田)无宇觉得,这是晏婴对自己的点化。因为陈(田)氏最重视的就是在官员和百姓中的口碑、德名。所以把占有的两家土地、财物,登记造册,都献给了景公。景公当然高兴。> > 陈(田)无宇把私分的财物交了公,又用家财给太后送了重礼,一时之间宫内宫外对陈(田)无宇赞美声一片。太后孟姬替陈家说话了。她对儿子景公说:陈 (田)无宇诛强除恶,尊重公室,有利不私纳,心中有君主,应该彰显他的德行。不如把高唐赐给他。景公照母亲的话做了。陈(田)氏从此开始暴富。相关参考
鲁文公没有像庄公、僖公那样把鲁国做强,却在他主政期间,公室走向衰弱,强臣走向专横,鲁国的好日子走到了尽头。>> 鲁国历来和齐国是联姻之国,所以僖公的夫人也是齐国公室之女,称做声姜。文公就是僖公和
楚考烈王命运更是不济,在他的努力下,楚国一步步地走向灭亡。>> 考烈王任命黄歇为令尹,并把吴地做了他的封地,号为春申君。>> 黄歇在顷襄王时任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置的官位。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
秦王搞了郊祀,给各国发檄都要来祝贺,韩国的桓惠王最先来朝表示臣服。接着齐、楚、燕、赵都派使者来道贺。惟有魏国什么动静也没有。>> 秦王就让河东太守王稽领兵袭击魏国。王稽呢?因为私下里接受了魏国不
朝吴怎么会说这么一番话呢?原来这个“埋璧拜祖”有个缘由:>> 原来当初共王的宠妾生了五个儿子。老大熊昭,就是楚康王;老二熊围,就是楚灵王,称王后改名为熊虔;老三熊比;老四熊黑肱;最小的就是这个熊
商鞅,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国“十大名相”的第三人,以其血腥但富有成效的改革,既留下了美名,又留下了骂名。他和秦孝公这个难得的明君一起变法图强,成为对中国封建社会建设和延续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楚灵王登上君位,靠血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他任命为令尹,郑丹为右尹(和左尹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高军政长官令尹的副手),伍举为左尹,斗成然为郊尹(春秋时楚国设置的治理郊区的官吏)。当时的太宰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在昭王的治理下楚国政治清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政风政气。>> 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不阿谀奉承,不讨好权贵。一次他出行到郡县视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