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44节 晋齐之争
Posted 中行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44节 晋齐之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44节 晋齐之争
晋平公一继任,就想过过做霸主的瘾,在嗅梁大会诸侯。晋平公这次会盟诸侯,齐灵公因为对晋有点意见就没来,派大夫高厚代替他来参加会盟。> > 中行偃愤怒了,要囚禁高厚,高厚很聪明,跑了。> > 齐国故意和晋国较劲,兴兵攻打鲁国的北部边界,攻破城池后杀了守将臧坚。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来求救,平公任命中行偃为大将,会合诸侯之兵组成联军征伐齐国。> > 中行偃检点军队回到家中,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黄衣使者拿着一卷文书,来拘拿中行偃去对簿公堂。> > 中行偃跟着使者来到一座大殿中,只见上面端坐着一个大王,使者命令中行偃跪在台阶下。他用眼睛的余光一看,和他一起跪着的还有晋历公、栾书、程滑、胥童、长鱼矫,“三”等人。中行偃心里暗暗吃惊。> > 听着“三”和胥童等人争辩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辩出是非,殿上大王就让狱卒把他们带了下去。留下厉公、栾书、中行偃、程滑四人。> > 厉公诉说了被杀的过程,栾书分辩说:动手的是程滑。> > 程滑分辩说:主谋的是栾书和荀偃,我不过是奉命行事,怎么可以罪加在我一个人身上。> > 殿上大王降旨说:这个时候是栾书执政,所以栾书才是首恶,判决栾书在五年之内,子孙灭绝。> > 厉公激动地申诉:这事也有荀偃协助,他怎么可以无罪?随即站起身来抽戈击打中行偃的头。梦中觉得头掉在了身前,中行偃急忙用手捧起头又安回了脖腔。> > 走出殿门,遇到巫者灵皋,灵皋问中行偃:你的头怎么歪了?就过来帮他矫正,中行偃觉得脖子很痛就疼醒了。醒过来惊疑得很,也很害怕。> > 第二天上朝,真的就碰上了灵皋,就让他登上了自己的车,把夜里的梦叙述了一遍。> > 灵皋说:冤家已经到了,怎么可能不死呢?> > 中行偃问灵皋:这次征伐齐国会是个什么结果?> > 灵皋说:东方恶气太重,此行定能得胜。主将虽然会战死,但伐齐是成功的。> > 中行偃说:如果能打败齐国,我死了也在所不惜!> > 于是会合诸侯的军队在济河边上。> > 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国的军马,一起向齐国进发。> > 齐灵公派上卿高厚辅佐太子姬牙看家守国,自己率领崔杼、庆封、析归父、殖绰、郭最,寺人夙沙卫等人,领着齐军驻在平阳(即今山东省新泰市)城对敌。> > 城南有个要塞,灵公派析归父驻守这个临城的要塞,深沟高垒,以阻挡晋军的兵锋。> > 夙沙卫出主意说:十二国联军各怀心腹事,他们刚驻下来,应该出奇制胜,打败其中的一个,其他的士气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不想奇袭,就不如据守险要之地。这么个小小的要塞,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 齐灵公说:有了这道深壕,他能飞过来吗?> > 中行偃听说齐军掘壕据守,笑道:齐军已经胆怯了,一定不会主动出击,我们要想个办法打败他。> > 于是下令,鲁、卫的军队从须句(今山东东平县西南)绕道,邾、莒的军队从城阳(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绕道,都由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直奔都城。等主力部队从平阳攻进去,一起到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的旧临淄北)城下聚会。> > 四国的军队各自打穿插去了。> > 又派司马张君臣,在凡是山泽险要的地方,都插上旗子,虚张声势。又在山谷中遍布草人,蒙上衣甲,立在空车上。砍树枝系在车辕上,用车拉着在山谷里跑动,远远望去尘土蔽日。让力士举着大旗,在兵车上来回移动,作为疑兵。> > 中行偃、范率领中军会同宋、郑两国的军队在中间;赵武、韩起率领上军,会同滕、薛两国的军队在右;魏绛、栾逞率领下军,会同曹、杞、小邾的军队在左, 兵分三路,车中装载木头和石块,步兵每人背土一包,到了城南要塞,三路车马炮声呼应,各自把车中的木头石块抛在深壕里,加上数万的土包,把深壕很快就填平 了。军队越过壕去,大刀阔斧地杀了过去。齐兵抵挡不住,伤亡过半,连析归父都差点被晋军活捉。> > 析归父逃到平阳城中,告诉灵公说:晋军兵分三路填壕攻进,难以抵挡。灵公感到了恐惧,登上巫山观察敌军,看到山泽险要之处,到处旌旗飘扬车马驰骋,大吃了一惊说:诸侯的军队怎么这么多,我们应该暂时躲避。> > 转身问众将:谁敢殿后?> > 夙沙卫应道:小臣愿意率领一军断后,尽全力保证主公的安全。灵公还挺高兴,关键时刻还真有不怕死的。他刚要下达命令,这时又有两员战将站了出来说:堂堂 的齐国,怎么可以没有一两个勇士拼死力战,怎么可以让寺人殿后,难道不怕诸侯笑话吗?我们两个情愿殿后,让夙沙卫先行。灵公一看,是殖绰和郭最。都是齐军 中有名的万夫不挡的勇士。> > 灵公说:有两位将军殿后,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 夙沙卫看齐侯不用他殿后,满面羞愧地退了下去。> > 齐军开始撤退,到了石门山,这是个地形险要之处,两边都是巨大的岩石,只有中间有一条通道。夙沙卫妒恨殖绰、郭最,不想让他俩立功,等到齐军过完了,把军马杀了三十多匹,堵在路上,又用大车数辆联结起来横着截断了山口。> > 殖绰、郭最非常地尽职尽责,领兵断后有次序地慢慢后退。到了石门隘口,只见死马纵横又有大车拦路车马根本无法通行。郭最说这一定是夙沙卫嫉恨我们,要断 我们的归路。急忙派士兵上去推车搬马,疏通道路。但是因为前面有车阻挡,路又狭窄,抬出一匹马十分不易,士兵虽然多,有劲使不上。这时背后追兵赶到,领兵 的是晋军骁将州绰。殖绰刚要上前迎战,州绰一箭射来,正中殖绰的左肩。郭最抢过来救援,殖绰打手势不让他上来。殖绰不慌不忙,拔出箭头大声喊道:来将是哪 一位?能射中我殖绰的肩膀,也算是英雄了,报上名来。> > 对方答道:我是晋军名将州绰。> > 殖绰说:我不是别人,齐国的名将殖绰就是我。将军你没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吗?“莫相谑,怕二绰!”,我和你的大名差不多,好汉惜好汉,你忍心我们之间以死搏杀吗?相关参考
姬仪继了君位,任命祭仲为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国事交给了祭仲,派使者出使齐国、陈国,稳定双边关系,营造立国环境。厉公在栎地知道新君已立,也没再折腾,郑国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公
白狄的内附戎狄问题在春秋时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中原诸侯在不同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来自戎狄的威胁。这些部族有些已经进入到定居状态,建立了城市,有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些则依旧处于渔猎游牧的状态。晋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
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开百步开外,同时又发生了干旱,尤其以邯郸旱情最重,民间传开了一首童谣。孩子们唱的是:>> 秦人笑,赵人号。>> 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