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士无常主、草根纷纷上位的战国时代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士无常主、草根纷纷上位的战国时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士无常主、草根纷纷上位的战国时代

经过春秋时代的长期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不复存在,几个大的诸侯国日益强大,争战不休。到了战国时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争夺生存空间。战况空前惨烈,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办法。克敌取胜之道,首在富国强兵,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争相延揽人才,不断调整国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目的。变法的星火,以不可遏止的燎原之势在各国蔓延开来。

春秋大国晋国的分裂,让战国时期的国君们开始防备那些世卿大族,他们日渐强大的势力,对国君形成很大的威胁。各国国君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官僚队伍。于是,一些出身下层、没有根基而又才华横溢的士人,成了国君们付以重任的首选。由于君主们对人才的渴望,战国时期,一个早上还默默无闻的士人,很有可能晚上就已经腰佩金印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贫富穷通的落差,吸引着士人们前仆后继地为自己找一个“好东家”。

在当时士无常主的观念下,士人并不需要对君主从一而终。谁赏识他,他就为谁效命。人才在各诸侯国间流动频繁。有些人甚至做出对“老东家”不利的行为,这在当时都无可厚非。

《史记》中记载,脚穿草鞋,肩挂雨伞,土里土气的虞卿,去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会面之后,赵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王,虞卿就担任了赵国的上卿。穷困潦倒,在家里吃口剩饭都要遭白眼的苏秦,当游说列国推销自己成功,组建合纵联盟后,很快就当上了合纵长,身佩多国相印,一怒而诸侯惧。军事家孙膑,先在魏国效力,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奠定了齐国的 霸业。

虞卿,名信,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善于战略谋划的名士。

,原本是魏国大臣公叔痤的家臣,在魏国不受重视,辗转到了秦国,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裕强大的国家。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的吴起,在魏国主持军事改革后,虽大败秦军,但因受魏武侯猜忌而投奔楚国。亲身经历了魏国变法的他,被楚悼王指派主持楚国变法,站在了权力的顶端。制度的变化,带来的是社会风气的巨变。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而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自己的官员时,出身贫寒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布衣卿相”“养士”成为战国时代独特的风景线。游士们游走于各国之间,完全不提礼义廉耻,纯粹从利的角度为君主和权臣出谋划策。在士无常主的战国时代,国君们纷纷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前来投奔。一时之间,“礼贤下士”和游说君主成为风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尊贤养士工作做得好,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强盛起来。

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研究发现,进入战国,那些在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世卿显贵家族,除少数成为新的诸侯国君外,已经荡然无存。他发现,与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不同,战国宰相一类高级官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士人担任。和春秋时期的世卿相比,战国宰相不是终身职,也没有固定的任期。他们必须依托国君,以执行国君的权力。

春秋时代,教育由贵族垄断,朝政也由上层贵族把持,代代世袭。而战国时代,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著名的学者纷纷聚众讲学,宣扬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各家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空前热烈。勤学有志的士人也如饥似渴地追随各家学术大家,优秀的人才更是身兼数家所长。

这其中,一个被后人称为“法家”的群体被各国君主重用。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派不同,法家虽然是一个从来未曾出现实质性门派的松散体系,但法家学者大多集众家所长、才华横溢。战国时的法家学者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师承关系,但有着相似的政治主张。他们在摒弃“礼治”,提倡“法治”的同时,主张通过农耕和战争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提倡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并通过严刑峻法来管理人民。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春秋时代,文化知识已经开始打破贵族的垄断流向民间。到了战国时代,各国争雄,社会更加动荡,客观上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士”。“士”这个概念产生得比较早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无常鬼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无常鬼外文名:Ghosts别号:无常代表人物:诟谇无常职业:使者无常鬼重要剧情二鬼出没地我们中国人与无常鬼云云密切稔熟也许是因为他是个道地的中国鬼,与印度释教无源罢。鲁迅说:“在印

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

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

士阶层的崛起对公文发展史的意义

作用:“得士者存,失士者亡”。说明“士”这一阶层对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具有重大影响。“士”是周代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社会成员众多、社会作用巨大的中间阶层。士的多少和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是哪四个

导读: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

历史人物 草根皇帝上位,开国功臣全家被赶尽杀绝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檀道济X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不乏一些战争名将,他们曾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佳绩,例如诸葛亮曾大摆空城计,吓退15万魏军,还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诸葛亮有名,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姬士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姬晋国籍:卫国民族:卫国出生地:卫国出生日期:前718年死日期:前700年出处:夷姜所生姬士卫宣公姬晋:晚年曾与他父亲的侍妾夷姜有染,厥后与夷姜生有一子,取名叫姬伋,又称令郎急,意

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的间谍――智谋和诡计之间的较量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也是第一个大盛世。说它是乱世,指的是政治层面上的乱世。由于周王室倾颓衰微,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所以无数个野心家便纷纷冒出来大展手脚

军事谋略 战国军事思想

战国军事思想兵书概况与兵家流派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确立,反映在社会文化领域上,便彻底改变了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受教育权利的学在官府的制度,一大批原属奴隶主贵族最低层的“士”登上了思想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