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草根皇帝上位,开国功臣全家被赶尽杀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守株待兔只能得一餐饱,主动出击方能丰衣足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草根皇帝上位,开国功臣全家被赶尽杀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草根皇帝上位,开国功臣全家被赶尽杀绝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檀道济X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不乏一些战争名将,他们曾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佳绩,例如诸葛亮曾大摆空城计,吓退15万魏军,还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诸葛亮有名,却也曾用一袋沙子吓退了敌军,上演这一出好戏的人就是檀道济。>东晋末年局势动荡,天下豪杰逐鹿中原,残酷的战争让很多底层百姓流离失所,然而战争却是一代名将大展神威的好时机,檀道济正是在一次次的战争磨炼中走上“神坛”,檀道济出身贫寒,甚至连确切的出生日期都无从考证,为了活下去,檀道济投身北府兵,跟随刘裕四处征战。>在那个时代当兵也要看出身的, 檀道济的悲惨身世注定了在军营当中,他所面对的困难要比其他人更重,公元404年,檀道济无路可走之下,跟随两个哥哥一起投身刘裕,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在乱世当中活下去。> >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当兵都是最危险的职业,但是乱世当中很多人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参军入伍运气好的话不仅能活下来,还能功成名就闯出一番事业,檀道济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毅然决然地参与到军营当中,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参军之后檀道济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一路做到辅国参军、南阳太守的高位。>后来在刘裕论功行赏的时候,又被封为冠军将军,当时郭寄生领兵作乱,檀道济兵出险招,一举击溃叛军,此后连战连胜因功加封食邑上千户,有人说檀道济是运气好,抱上了刘裕的大腿,只能说这一切都是造化罢了,如果没有檀道济刘裕或许依旧能建立政权,只不过没有这样容易罢了,檀道济在刘裕军中始终扮演者开路先锋的角色,先后平定兖州、长安等军事重地。>檀道济的不懈努力最终迎来了曙光,公元420年,刘裕顺利称帝,檀道济作为开国功臣加封散骑常侍,特地准许其能直接进入殿省,之后皇帝由将檀道济封为永修县公,此举无疑让檀道济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备受重视。>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让檀道济出人头地,按理来说此时功成名就,作为集团创始人之一的檀道济身份尊贵无人能比,很多人看重了檀道济的话语权,多次拉拢,当时徐羡之想要联合众多大臣废黜少帝刘义符,起初檀道济并不同意,但是刘义符这个皇帝十分贪玩,根本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几个人多次商量终于决定由檀道济带头,带兵闯入刘义符的寝宫,武力威逼刘义符退位,废其为营阳王,改立刘义隆为宋文帝。>这边檀道济刚刚平息内乱,刘义隆就决定出兵北伐,檀道济因为曾经战功出色,因此被推上总督的位置,统领全线宋军,然而出征之后没多久檀道济指挥的大军就惨败而归,很多士兵见状纷纷逃跑,甚至还有的士兵为了活命跑到敌营当中,将宋军粮食短缺的危机情况告知地方将领,结果北魏得到情报之后,下令大军步步紧逼,想要趁着宋军粮食短缺的时候一举拿下。>北魏大军瞬间形成包围圈,想着等到粮食吃完,宋军就会乖乖地投降,听到营帐外的消息,宋军上下军心动荡,檀道济为了稳定住军心,计上心来,命令大军就地休整,夜幕降临之后,檀道济找来一干亲信士兵,彻底盘查军营当中所剩的粮食,之后就把粮食集中装起来排在军营外。>此时埋伏在外面的敌军探子,看到宋军营地里灯火通明,好奇心驱使下偷偷地向宋军营地中看了一眼,结果发展粮食堆满了一地,大惊之下急忙回去上报,之下魏军主帅为难了,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的魏军没想到檀道济还有这么多余粮,显然此时并不是围攻的好时机,转念一想,檀道济身经百战计谋颇多,先前来投降的人很可能是诈降,以此来诱导自己,因此就下令杀了宋军士兵。>其实檀道济的确缺少粮食,那么营帐外的粮食又是从何而来呢?实际上除了少部分是真的白米之外,其余的麻袋里装的都是土,只是在上方铺上白米,知道自己营地外会有探子打探,因此就做做样子给他们看,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还有不少存粮。> >凭借这一招,檀道济顺利度过险境,檀道济几次出征都立下大功,尤其是跟随开国皇帝刘裕四处征战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十几年征战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能力出色,因此在朝中檀道济话语权极高,最终引起皇帝猜忌。>尤其是宋文帝病危时,十分担心一旦自己去世,这么多年来先祖打下的基业就会落入檀道济手中,毕竟他有那样的实力,于是就在病危时下令召集檀道济入宫觐见,很多人都知道皇帝病危时召见大臣,除了托孤以外,还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后果,当檀道济接到入宫的消息后,夫人就察觉到事情不对,劝他说从古至今,但凡功高震主着必定会造人猜忌,如今朝廷安定,没有战事却招你入宫,恐怕会有灾祸来临呀。>檀道济却不以为然,自己一身正气为国尽忠,如今皇帝病危于情于理都应该见一面,于是换上朝服觐见,结果人一到健康,就被抓了起来,檀道济内心愤懑,大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心有不甘的檀道济最终被处死,几个儿子也遭到大劫,临终之前的呐喊也成了“自毁长城”这个成语的由来。>事实证明檀道济死后,宋朝遇到为难的时候,真的没有人能顶得住,冤死15年之后,北魏大军再度来袭,一路畅通无阻,逼得宋文帝亲自上阵,站在城楼上悔恨,如果当初没有杀掉檀道济,又怎么会陷入如今的地步呢?但是悔之晚矣!看来权臣还是有用的,就看你会不会用其锋芒,又避免被他的锋芒所伤。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恒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朝初建,秦始皇定下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的战略,随后又征调百万劳力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驾崩后,胡亥继位,他没有当年秦始皇的一点风范,反而
历史人物 刘邦从一草根成长为皇帝,最大的功臣为什么不是韩信也不是萧何而是他爹
历史上有很多开国皇帝,其中完完全全从草根出身,比较著名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两人。我们在佩服他们两个出色的才能之时,其实也应该佩服下他们老爹,竟然生出了一位开国皇帝。>>刘邦的老爸——刘太公就
历史人物 刘邦从一草根成长为皇帝,最大的功臣为什么不是韩信也不是萧何而是他爹
历史上有很多开国皇帝,其中完完全全从草根出身,比较著名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两人。我们在佩服他们两个出色的才能之时,其实也应该佩服下他们老爹,竟然生出了一位开国皇帝。>>刘邦的老爸——刘太公就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诏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处死了宰相胡惟庸,并下达了一系列的诏书文件,革去中书省,废除宰相制,提升六部职权,朱元璋借此机会,进一步发动“胡惟庸党案”,主要针对朝廷中掌握实权的开国元勋,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有三个人的身份与众不同,他们不仅是开国元勋,且与朱元璋的非比寻常,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关系十分亲近。这三个人的命运且各不相同,有一位得以善终,有一位死于疾病,有一位却被满门抄斩!那么这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实现了从放牛娃到至尊皇帝的华丽转身,登基之后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这些跟随他征战四野的开国元
刘邦,出身普通家庭,却不用心种地,整天游手好闲,典型的小混混,甚至被他老爸称为无赖。因为精通世故,混了个沛县泗水亭长的小官,后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于楚汉之争中大败项羽从楚军,开创了大汉王朝,也算是草根逆
古代一乞丐,12岁征战沙场,最终成为开国功臣,死后墓地无人敢盗
俗话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中国历史上有过不少传奇的人物。比如汉高祖刘邦,他被父亲刘太公骂为无赖,年近四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被乡里人嘲笑。然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刘邦就实现了草根的逆袭,开创了
历史秘闻 汉朝三大开国功臣,为何张良、萧何能善终,韩信却惨死
刘邦,出身普通家庭,却不用心种地,整天游手好闲,典型的小混混,甚至被他老爸称为无赖。因为精通世故,混了个沛县泗水亭长的小官,后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于楚汉之争中大败项羽从楚军,开创了大汉王朝,也算是草根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