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Posted 战国 秦惠文王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2、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惠文王剧照(左)

秦惠文王名叫嬴驷,嬴是他的姓,自然不必多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驷”的含义,从偏旁来看,“驷”为左右结构,左字旁为马,右字旁为四。从古人造字来看,“驷”字有四匹马拉车之意,后来经过进一步衍生,“驷”的意思又为说话做事谨慎,表示此话一出四匹马都拉不回来,类似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意。从嬴驷政绩来看,他的确做到了谨言慎重。秦惠文王在治理秦国期间,他不敢贸然出兵对付魏国和楚国,他任用张仪进行游说之后,才敢对其它国家发动战争。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才走向正轨,和楚国、魏国等国家相比起来,秦国还有很多路要走。为了让秦国走的更远,秦惠文王每一个决策都要纵观方方面面来决定施行,如果某一环节没有想到,可能就会引起其它国家对秦国发起兼并战争。幸亏秦惠文王任用张仪当说客,说服了其它国家“亲秦”,这才避免了战争。从秦惠文王功绩来看,他无疑是位贤明的君主。

秦惠文王嬴驷一生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

《芈月传》嬴驷剧照

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变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触动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当时,商鞅变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民间百姓对商鞅的呼声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识到商鞅手握重权,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利益。在他上位后,对商鞅进行车裂,而且顺手铲除了商鞅的党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

秦惠文王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即位期间,采用了张仪、公孙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将士,并且对他进行了重用。张仪对秦惠文王在扩张领土上的建议是连横说。秦惠文王认为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毫不怀疑的进行重用。张仪主张秦国参与各诸侯复杂的斗争,秦国在参与过程中,进行谋利。在扩张上,秦国先对东边的魏国下手,魏国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兵,随后便败下阵来。为了保全国家政权,魏国只好被迫割让15座城邑给秦国,使得秦国领土进一步得到增加。

公元前311年,当秦惠文王四十六岁时,因身患重病而去世,结束了他文韬武略的一生。

秦惠文王成就

秦孝公去世后,嬴驷成为秦国新一任的国君。嬴驷一生的成就很多,他扩充了秦国的疆土,并且将改“公”称“王”。后人评价嬴驷时,认为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干,尤其重用人才这一点,嬴驷贯彻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个道理。

电视剧《大秦帝国》赵惠文王剧照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从东南西北四方入手,扩充秦国的疆土,狠狠地打击了其它诸侯国,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将他和秦始皇嬴政并称为秦国四大雄主。

在政治上,秦惠文王大胆启用张仪,张仪主张连横破纵,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谋士,让他出使各诸侯国当外交家,张仪不辱使命,他将各诸侯国纵合抗秦一论转变为连横亲秦,深得秦惠文王的认同和赏识。

在疆土扩充上,秦惠文王派遣樗里疾、魏冉等人讨伐魏国、楚国和义渠,在众多名将的努力下,秦惠文王时期的版图得以快速扩大,进一步加强了秦国势力范围。史学家认为,秦惠文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善于任用贤才,而秦惠文王也的确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纵观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都是数一数二的能手,比如张仪、樗里疾、魏冉、公孙衍、司马错等。正是因为秦惠文王善于用人,敢于用人,所以秦国才能快速发展。秦惠文王之所以彪炳史册,与他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秦惠文王评价

后人对秦惠文王一生政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他称为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秦惠文王时期,最大的两个举措就是任用了张仪连横破纵理论,第二个就是将商鞅及其党羽处死,稳固了国家政权。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惠文王剧照

商鞅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后,在秦国开始了变法运动。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大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商鞅,秦孝公有了危机感,他意识到商鞅的号召力很大,开始担心商鞅变法会威胁统治者的权力。为了让商鞅变法在秦国持续实行,秦孝公并没有剥夺商鞅的权力。秦惠文王上位后,商鞅在秦国的呼声越来越大,这时保守派给秦惠文王说商鞅有心造反,秦惠文王借此事,抓捕了商鞅,并车裂处死他。为了清除商鞅的势力,秦惠文王杀掉商鞅同党,巩固了秦国的统治权。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大胆启用外籍能臣张仪,并认同张仪连横破纵说。不久之后,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相”,让他出使各诸侯国当游说“连横破纵”。在张仪努力下张,他将各诸侯国纵合抗秦一论转变为连横亲秦,改变了秦国面临的危险状况。从秦惠文王为政措施来看,他的确是位深谋远虑、并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当张仪与司马错就“是否平蜀”发生争辩时,秦惠文王当下决定让司马错平蜀,展现了秦惠文王审时度势的君主风范。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中国十大名将之一。王翦一生历经侍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几代秦王,但他成名很晚,直到始皇时期才开始展露头角,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上是公元前236年,率军攻打赵地阀与。

灭赵之战

王翦军事生涯的前期很长一段时间是跟赵国交战。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赵国成为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赵国缘何有如此顽强的抵抗力?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赵国接连出现了两代明君,一个是实行胡服骑射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一个是他的儿子很有贤名的赵惠文王。两大明主的接连在世,使得赵国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成为了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虽然后来赵国逐渐走了下坡路,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依然给秦国的统一之路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公元前229年,王翦统兵攻赵。其实在这之前秦国已经两次出兵攻打赵国,一次是公元前236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王翦率一军正面进攻赵国阏与、撩阳,将军桓t率一军从赵国北面侧翼迂回攻打平阳、武城,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接着桓t挥军越过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率军深入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李牧在肥下大败秦军,桓t畏罪逃燕。这就是历史上的李牧一却秦军。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军兵分两路攻赵,一路由南面延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一路由北南下由太原取狼孟后东进番吾,拊邯郸之背。赵国依然派李牧率军抗击。李牧根据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军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自动退师。这就是历史上的李牧二却秦军。

此次王翦出兵率兵到达战场后,摆开架势,但他却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和赵军展开了拉锯战。其实王翦的意图很明显,有李牧带领的赵军他是很难占到便宜的,前面两次秦军的失败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李牧再神勇,他终究是一人之力,赵国日落西山,已是不可回转的事情,所以王翦并不打算和李牧展开对决,他扬长避短,而是和赵军展开消耗战。

首先王翦选择赵国国内发生了大规模地震,出现大面积饥荒的这一年出兵,因为他知道战争最终打的就是粮食,所以他选择了赵国国力相当衰弱的时候出兵。接着是在赵国连年用兵的的情况下选择出兵。秦国在此之前已经两次大规模伐赵,连年加兵赵国,赵国虽然都击退了秦军,获得了胜利,但两次大战赵国自身也损失惨重,都是惨胜,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经过前几次的打击,赵国的承受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此次出兵正可一举压垮赵国。

在王翦与李牧两军相持对峙的过程中,王翦还私下给李牧通信,以互表惜意,为以后除去李牧埋下伏笔。一年之后,赵国的国力早已负重虚脱,王翦见时间成熟,便巧施反奸计,派人向赵王造谣说李牧私下通敌,和秦军主将王翦互通私信,然后又说李牧前几次都是速胜秦军,可这次却久拖未决,分明是在拥兵自重,坐看时势。此时王翦的反间计必然会成功,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这时的赵国已经对战争消耗不起了,军粮问题日益紧缺,而赵王见此战李牧久拖未决,又不予出击,所以必然会换上一位主战的将领,以期望早日击退秦军,解决自己军粮的燃眉之急。二来秦赵两国国力悬殊,秦强赵弱已是十分明显的事,赵国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明智之人都会选择叛赵投秦,就算不叛也会示好于秦,以期为自己以后留条后路,而李牧既非皇室宗亲,也非赵王心腹嫡系,在赵王的眼中属于外人,李牧手握重兵,赵王不完全会以自己的私心度李牧之腹,毕竟李牧和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为谁不是打工,只不过换个老板而已。所以在这种心态作祟下,赵王必然会换上一位自己的本族兄弟来掌握军队,以防生变。所以在这两种原因之下,王翦的反间计可谓一击必中,赵王最后选择了一位和自己利益相连的本家兄弟主战派人物赵葱代替李牧,结果就是三个月后赵国灭亡。

相关参考

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 秦惠文王用人不疑

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中国十大名将之一。王翦一生历经侍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几代秦王,但他成名很晚,直到始皇时期才开始展露头角,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上是

秦惠文王嬴驷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

秦惠文王即位后,凭什么能快速掌握大权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随后便迎来了将近20年的商鞅变法,最终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变法成功之后一代雄主秦孝公便离开了人世,与此同

秦惠文王即位后,凭什么能快速掌握大权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随后便迎来了将近20年的商鞅变法,最终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变法成功之后一代雄主秦孝公便离开了人世,与此同

秦惠文后魏纾结局如何

秦惠文后魏纾结局如何?惠文后魏纾怎么死的惠文后简介:别称:魏夫人时代:战国国家:秦国身份:秦国王后逝世日期:前305年夫:秦惠文王子女:秦武王秦惠文后,名魏纾。详细资料史书没有记载,卒于公元前305年

被纵横家张仪掩盖的军事天才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白起、王翦)之一。秦惠王时期,和著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

秦昭襄王赢稷,长平之战大破赵军,灭东周,奠定秦国统一战争胜利

赢稷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甘茂怎么死的 秦将甘茂简介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下蔡邑(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曾在下蔡监门史举就学,习百家之说。后通过张仪、樗里疾的引荐到秦惠文王处,秦惠文王对其颇为满意,遂拜之为将。周

揭秘秦惠文王残忍车裂商鞅的惊人内幕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