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Posted 贵族

篇首语: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春秋时代,文化知识已经开始打破贵族的垄断流向民间。到了战国时代,各国争雄,社会更加动荡,客观上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士”。“士”这个概念产生得比较早,在西周到春秋时期,士是贵族中最低的一个等级,他们与国君、卿大夫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他们可以学习贵族传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至春秋后期,西周时形成的这种贵族教育体系的限制开始被打破,像孔子这样处于“士”与非“士”边缘,乃至根本不是贵族出身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而且此时以孔子为代表的民间聚徒讲学之风也正在兴起(参见本书上文“为什么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一题)。

在这种背景下,战国时期的士已经基本与出身无关,无论是贵族还是庶民,只要具有知识与才能,就都可称为士,这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春秋时的士是文武兼修的,像射(射箭)和御(驾车)都带有军事性质,而战国时的士则主要倾向于文化修养。相同的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都抱有强烈的实用目的,基本上是为政治实践服务的。因为较前少了封建制和宗法制的束缚,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各国、各阶层间流动,选择自己谋生的方式和服务的场所。而当时诸侯割据,各个国家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统治者也争相延揽人才,而且“英雄不问出身”,只求对富国强兵赢得战争有所帮助。这种需求给士提供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常常四处游走、自我推荐,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君主或权贵,有的甚至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可以赢得主家信任而获得高位厚俸。

“士”阶层的异常活跃,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而各国君主和贵族权臣兴起的养士之风,也为士人的成长和学术的孵化提供了温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齐国首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因在稷门附近而得名)。它招揽天下名士,最多时规模超过千人。到此的士人都得到优厚的生活待遇,不必担任具体官职,可专心治学,讨论有关社会和宇宙万物等领域的学术问题。稷下学宫对各种思想、各种学派兼容并包,成为士人争鸣、交流的中心。当时不仅是国君,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乃至秦相吕不韦等,都养了大批食客。当然这些人中鱼龙混杂,难免有鸡鸣狗盗之徒,但整个社会的学术气氛却被他们极大地带动起来,各派学说之间互相讨论、质疑、问难,学者们也纷纷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众多学派之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和小说家。其中小说家多重街谈巷议,价值不大;剩下九家,又以前六家最为重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总结先秦学术,写过一篇《论六家要旨》,当然这已经是汉代人的看法和意见)。需要指出的是,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只是用以形容流派之多的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学派。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百家争鸣是对先秦时期出现的各种学术流派相互争论、相互学习、

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周朝文化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百家争鸣出现在什么时期

百家争鸣是对先秦时期出现的各种学术流派相互争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各种思想主张并存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总称。后世常常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鼓励要允许有不同观点,不能禁锢人们的思想的意思。百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也不会五彩缤纷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原因及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1、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2)政治状况: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

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周朝文化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1.历史必修三第八课的浑仪是什么时代的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

高二上期中期历史题

一、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3考试重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