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Posted 儒学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1.历史必修三第八课的浑仪是什么时代的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

2.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

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时期 人物 主张(列表) 春秋 老子 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 庄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 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习探究】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列表)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示: 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

3.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 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

两国是宿敌。 (2) 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 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3、形成经过: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 (二)三国协约: 1、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 3、形成过程: (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思考问题: 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3) 。

4.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8课古代发明四大发明,影响9辉煌灿烂的文学10书法,戏曲艺术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1物理学起源文艺复兴,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普郎克量子论,12早期进化思想,以及达尔文进化论(要考的话就是考,打破了封建教会)13蒸汽机到互联网时代,考得话就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推动,第五单元,就第14课有考点洋务派对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推动,维信变化,康梁思想,第6单元,三民思想,接着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不会考的频率低)举例科技成就。

20课,重视教育文化,最后的看看书就可以了,必修三,考点不多,历史多看书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背。

5.高中历史必修3的1

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必修三8 \\\' u1 S" q+ ) h: a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墨家 墨子(战国)$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8 S& ~6 p9 8 X/ `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扬了儒家思想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必修三8 \\\' u1 S" q+ ) h: a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墨家 墨子(战国)$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8 S& ~6 p9 8 X/ `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

6.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专题1~8的提纲(越详细越好,尤其是专题8)急

亲爱的你看我像么-v-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 庄子 。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韩非子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3、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

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

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

C、“性恶论”。D、法治。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

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 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宋朝的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南宋——朱熹理学内容:“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可分离。

“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2、王阳明心学:“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共 同经 历 共同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 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主张“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学以致用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著述 《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阿拉伯人。

2、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 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是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整个世界在起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3、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起源于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

4、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楷书:始于东汉,笔画详备、结体严整。代表:初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晚唐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草书:起于汉初,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行书:最活跃的书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代表: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5、了解元杂剧和京剧的产生: 元杂剧:元朝时,一些士子与民间艺人一起,吸取杂剧和诸宫调之长,把音乐、说唱、舞蹈、表演融于一炉,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元杂剧。元杂剧把我国戏剧推向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

7.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3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备注 影响孔子 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 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荀子 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老子 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 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 创立者 集大成者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 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4、唐诗“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5、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编译《四洲志》。

相关参考

历史必修三第11课课件

1.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重点内容我做不了表格了,你试着看看吧代表人物哲学范畴主要观点评价泰勒斯(前7世纪)自然界万物皆由水生成1.标志着古代人的精神觉醒2.西方哲学的开端普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重点内容我做不了表格了,你试着看看吧代表人物哲学范畴主要观点评价泰勒斯(前7世纪)自然界万物皆由水生成1.标志着古代人的精神觉醒2.西方哲学的开端普罗塔

历史必修三第二十课内容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岳鹿历史必修三第9

1.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全套)[岳麓版]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三(1、2、4、5)单元测验试题及答案越多越好谢谢了-百度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有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80分

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课文

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模块课文(注:外研版没有单元之说。)Module2ReadingTheHumanDevelopmentReportIntheyear2000,147worldleadersag

高二历史是必修几

1.高中历史有几本书总共有3本必修,6本选修。高中历史必修有三本:第一本是讲政治的、、第二本讲经济、、第三本讲思想文化的。然后选修有6本: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中外历史人物

高二历史必修二

高一历史必修二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二上期中期历史题

一、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

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文科历史教哪几本

高二上学期历史学哪几本书(人教版)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中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