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管仲隰朋翻译,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管仲隰朋翻译,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管仲隰朋翻译,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
隰(xí)朋出自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上》,大致是讲管仲、隰朋出征返回的时候迷路了,这时候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向老马和蚂蚁学习求得了生路。此文也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出处。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耻辱。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翻译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管仲和隰朋)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地上蚁封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最终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管仲隰朋就是利用了老马识途的本能和蚂蚁的习性解决了困难,这也反映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的死读书,要以书本为师,同时还要学会以大自然为师,学会随时观察和思考。我们要善于向富有经验的人学习,刨根问底。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问问题。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3、围魏救赵——孙膑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
管仲担任宰相以后,像是一匹识途的老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眼光,牵引齐国这辆大车迅猛前行,目标清晰,道路通达。其辅佐齐桓公的策略与手法,都是高瞻远瞩的经济战手法,非常值得当今社会借鉴。在古代,国民经济非常
1.卢龙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老马识途”出处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在此地。春秋。”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战
桓公回了国,因为管仲功高,就从伯氏的采邑中强拨出三百户给管仲,算做给管仲的奖赏。赏是赏了,管仲也受了,但却给管仲的后人埋下了一个隐患。>> 前面说了,桓公派吕隰朋去周王室报告逼楚臣贡的情况。周惠
列传是摘自《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希望通过此文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并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管仲和鲍叔牙的为人。关于管仲和鲍叔牙,在此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而鲍叔牙呢?鲍
春秋战国 管仲乐毅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怎么翻译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怎么翻译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隆中对》诸葛亮(诸葛亮)身高八尺,(平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识途
好服紫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齐桓公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明君,这次也不例外,他发现百姓崇尚厚葬,花费大量物资在葬礼上,齐桓公就开始担忧了,于是就找的解决办法,管仲认为百姓这样做是为了名声利益,最后针对这一点下
本文大致是讲给解释君王为何要以民为天的故事,供学习文言文的朋友阅读参考,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裨益。原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
有着“春秋第一相”的称号,首要的就是他的才智引导出一位春秋霸王,其次是管仲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怕得罪人,这样的人真实难能可贵。原文管仲束缚①,自鲁之②齐。道③而饥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