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葛罗米柯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葛罗米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葛罗米柯

苏联·葛罗米柯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09年7月18出生于旧葛罗米基村(今属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戈麦尔州维特科夫斯区) 的一个贫农家庭,俄罗斯族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 。1932年毕业于经济学院。1934年毕业于明斯克农学院。1936年毕业于全苏农业经济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结业时以一篇题为《美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的论文,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1936年被分配到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为研究和学术秘书,不久又兼任莫斯科市公共设施建设技术大学的教师。1939年,斯大林将一批青年人提拔到苏联各级领导岗位上,以填补由于大清洗造成的空缺,葛罗米柯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的年初,他奉命参加了在苏联外交部大厦举行的外事干部选拔考试,得以顺利通过,使他由学术界转入外交界,跨进一个新领域。1943年他出任苏联驻美国大使,兼任驻古巴公使。在此期间,他写作《美国资本输出》一书,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因此授予他经济学博士学位; 后来又发表了《美元的扩张》一书。他在担任外长、政治局委员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以后,公务缠身,出访频繁,但仍不忘记作学问。1982年苏联思想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资本的对外扩张: 历史和现实》一书,在苏联学术界受到极大的关注,并获1984年国家奖金。1983年,又为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月刊撰文,题为《美国当前资本输出的基本特征》,文章从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以及在与其他大国经济竞争中地位发生的变化入手,分析了美国必然实行的对外政策。葛罗米柯是一位资深识广的老外交家,他的这些学术活动,使他在苏联党内和学术界受到普遍的尊敬,被称为党内的“学者”和“知识渊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曾以驻美大使的身份,陪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出席了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重要历史性会议,并且率苏联代表团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宪章起草会议。他认为罗斯福总统是一位有远见的贤明的政治家,以有幸结识这位美国总统为荣,并担任了斯大林和罗斯福相互通信的联络工作。1946年,葛罗米柯回国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兼任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2年他又被派往英国任大使,上任后不久便博得了女王的好感,同时也结识了一批英国的政治家。就在这一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他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一次进入中央委员会。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应召回国,再度担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9月,他陪同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苏联领导人对南斯拉夫进行访问,在苏南和解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957年2月他成为苏联十月革命后的第七任外长。自1939年初进入外交界到1985年7月荣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在外交舞台上连续活动了46年之久,亲身经历了战后各次重大国际活动和国际斗争。自赫鲁晓夫时期起,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双边谈判都由他代表苏联出面参加。至于他所接触的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那就更难以计数了。仅以美国而论,从罗斯福算起,他曾同9位美国总统、14位国务卿打过交道,所以西方人称他是“世界通”,“俄国的计算机”。葛罗米柯从担任外长那一天起,便把维护苏联的对外政策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视为自己的天职。他忠实地执行苏联各个时期的对外政策,所以得到历任苏联最高领导者的信任。1973年是葛罗米柯在政治生活中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在这年4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由二十大时的中央委员直接升为政治局委员,由苏联外交政策的执行者步入决策人的行列。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后,他积极支援持安德罗波夫继任党的总书记的职务,并且是政治局五人核心中重要的一员,1983年3月被任命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这使他不仅在外交方面,而且在党政事务中享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1984年2月,富于改革精神的安德罗波夫壮志未酬身先逝,年高体衰的契尔年科上台,这使苏联领导集团处于历史上最虚弱和最动荡的时期,也使更大的发号施令的责任落到了葛罗米柯的肩上。1985年3月,契尔年科逝世,他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代表政治局推荐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并对戈尔巴乔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 “主持过书记处、政治局会议,表现出色”,“善于迅速而又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作出正确的结论” ,因而“担任总书记当之无愧”。葛罗米柯的支持,对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起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他在党内地位之重要。事隔4个月,1985年7月2日,葛罗米柯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是对这位年事已高的五朝元老、驰聘外交界近半个世纪的老资格外交家最高的奖赏,也是葛罗米柯最理想、最体面的归宿。在1988年9月30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葛罗米柯以 “年事已高”为由辞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并表示坚信改革是唯一正确的方针,相信改革任务必将完成,今后仍愿为党和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关参考

印度 印度·1971年8月9日印度签署《印苏和平友好条约》

1971年8月9日印度签署《印苏和平友好条约》1971年8月9日印度外交部长辛格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新德里签订条约,旨在把印苏双方早已存在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用条约形式固定下来。60年代末,英·

苏联 苏联·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

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1990年2月5日,苏联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和修改《苏联宪法》。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

苏联 苏联·苏联共产党

苏联·苏联共产党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缔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而成为全体苏联人民的党。根据党章,苏联共产党“按照自愿原则吸收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

苏联 苏联·苏联党政关系

苏联·苏联党政关系作为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苏共在70多年执政历史中,党政关系体制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苏联党政关系体制的形成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

苏联 苏联·苏联部长会议

苏联·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苏联部长会议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上组成,其组成人员是: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

苏联 苏联·苏联1924年宪法

苏联·苏联1924年宪法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年1月31日由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并立即付诸实施。这部苏联宪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苏联的宣言和条约(

苏联 苏联·苏联1936年宪法

苏联·苏联1936年宪法1936年12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属苏联第二部宪法。它包括13章,146条。宪法分别规定了苏联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苏

苏联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组成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两院之一。为全苏联不分民族而代表一切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机关。1922年底,苏联成立后,根据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苏联最高国家权力

苏联 苏联·苏联法院组织

苏联·苏联法院组织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

苏联 苏联·苏联人民委员会

苏联·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员会的简称。1923年7月6日—1946年3月14日期间的苏联政府。苏联政府自1946年3月15日起改名为苏联部长会议,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根据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