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他? 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

Posted 齐威王

篇首语: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他? 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他? 齐威王逆向思维铁血手段整肃吏治

封建社会的帝王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长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穷饥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在他们身边,除了生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女人,剩下的只有两种人——太监和大臣。在他们当中,除了开国创业的太祖太宗们,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怎么一回事。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由于地位的原因,这些人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臣民。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帝王要了解地方官员和民风国情,只能通过身边的这两部分人,所知都是间接的。

假如他身边多为正直之人,那么他所了解的情况大多会真实可信;反之,他身边若是多为贪腐之人,他所了解的情况肯定多为虚假。既然天下皆为帝王所有,下层官员要想获得升迁和赏赐,他的政绩就必须要帝王们知道。但帝王们又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政绩怎么能让皇帝知道呢?这就需要皇帝身边的人为其进言。所以,整个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向帝王行贿一说,因为那叫“进贡”,所谓行贿都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及帝王身边能说上话的人行贿。这些帝王身边的人,接受了他人贿赂,当然就得替人说好话。又因为帝王的特殊身份,他们不能一一核实,多数人、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听信近臣之言。

偏听偏信,是大多数帝王的通病。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他们要将这些“进言”加以核实,以防止被这些身边的人所蒙蔽。齐国的威王就是较早这样做的帝王。齐威王不是开国之君,也是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能够这样做,的确有别于一般帝王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吧!

齐威王是田姓齐国第三代君王,叫田因齐,在他当齐国国君的前几年,淫逸安乐,沉湎酒色,经常是通宵达旦长饮。国家政务都交给卿大夫处理,管理无章,官职无序,朝政混乱不堪。诸侯见齐国如此,都来侵略夺地,不用说像韩、赵、魏这样的强国来侵,就是像鲁、卫这样只能割地事人的弱小国家,也来侵夺土地,齐国危在旦夕。尽管如此,大臣们还不能直说,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齐国有个善辩之士名叫淳于髡(音:kun),他用隐语对齐威王说:“都城里有一只大鸟,就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可是它不飞又不叫,大王可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齐威王把齐国七十二座城的地方长官全部召集到都城召开朝廷会议,重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接着发兵御敌。事情来得突然,各诸侯国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军事上也来不及拿出应对之策,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好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赏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事实所作出的决定。他对即墨大夫说:“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你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看到的是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他又对阿城大夫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却看到田野荒废,百姓贫苦。从前赵军进攻甄(音:zhen)城,你未能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这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吧!”于是当天就把阿城大夫烹杀,同时被烹杀的还有那些曾经吹捧过他的人。

齐威王想一鸣惊人,就必须整肃吏治,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源于逆向思维。一般人都会认为身边的人就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对他们基本都会相信。而齐威王却从中看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赞扬和对一个人的毁谤天天都有呢?为人有长处有缺点,为官有政绩有失误,不可能好的天天好,没有一点儿差池,也不可能差的天天差,一无是处,只要把人向绝对里定论,此事一定有猫腻。齐威王正是想到了这不正常之处,采取了核实调查的方法,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有了这一赏一罚,齐国震惊,官场肃然,官吏们没有谁再敢文过饰非,人人努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大治,诸侯惊恐。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犯边,楚国的附属国也都来朝拜齐国;盼子镇守西陲,赵国人都不敢下黄河捕鱼;黔夫镇守北境,燕国人都不敢开南城门。种首负责治安,齐国路不拾遗。直到齐威王一世,诸侯没有哪国敢对齐国用兵。

齐威王的逆向思维不仅仅表现为这一件事,他经常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整肃吏治十几年后,威王二十四年(前355),魏惠王到齐国郊外打猎,他问威王有没有宝物?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沾沾自喜,炫耀似的对威王说:“我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子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威王举了上面四人的例子,说:“我是以人为宝。”并强调说,这些忠于职守、有才干的官员都将光照千里,绝不是区区十二辆车的光芒。这从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思维和眼光的独特之处。

还有那个围魏救赵之战,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齐威王的逆向思维。威王二十六年,魏国军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在救与不救赵国的问题上,齐国的高层是有不同意见的。最终,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意见,救赵,但军队不是向北去赵国和魏军作战,而是向南进攻魏国的边城襄陵。后来,这次战役在田忌、孙膑的指挥下演绎成了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最初提出围魏救赵设想的人是段干朋,他的思维方式很是符合齐威王的思维特点,所以,齐威王马上做出了攻魏以救赵的决定。否则,碰到大多数按照常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帝王,段干朋不被笑话为“南辕北辙”吗?

田因齐做齐国君主三十六年,死后被谥号为“威”,他威加诸侯二十多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而这一切都是根源于他的铁血手段整肃吏治。好政策还必须要有行政体制保障执行,必须有廉洁勤政的官员保证这种体制的高效运转,齐威王抓住了这点,的确是抓住了事物的关键。

历史评价

齐国名臣鲁仲连: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西汉淮南王刘安: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南朝史学家范晔:梁惠王玮其照乘之珠,齐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

金朝名臣高汝砺:昔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及左右之尝毁誉者,由是群臣恐惧,莫敢饰非,齐国大治。

清朝进士汤鹏:昔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子不事吾左右,而毁言日至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子厚币事吾左右,而誉言日至也。”于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於乎!左右不严,则毁誉不凭;毁誉不凭,则黜陟不析;黜陟不析,则治乱不总。

清朝重臣张廷玉: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

近代史学家何兹全:齐威王注意选拔人才,把人才看作国家的宝。他用的淳于髡,就是个曾被髡作奴隶的人。

相关参考

逆向思维法的逆向思维法三大类型简介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

举出逆向思维的多个例子

1、犯人收到妻子来信:你进监狱了,咱家的几亩地没人翻,公婆干不动,我身体不好,还得看孩子。犯人回信千万别翻地,地里埋着枪,一月后他妻子回信:警察来了3、4批,把咱家地翻了好几遍,累的吐血了也没找到枪,

逆向思维是什么意思最好有例子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

领导谋略 领导的思维

10.领导的思维辩证思维;多向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客观思维;前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以中心工作为圆心,在思维上向其他各种关联工作发散,把相关工作考虑周全,准备到位,依靠辅助性工作的落实来促

第二节 历代治国,首重吏治

  吏员清廉与否,实关国家安危。清入关伊始,就以明朝亡国为借鉴,从严从速整顿吏治,不断打击贪官污吏,吏风已见好转。圣祖承其后,以整肃吏风为要务,不仅施之于法,尤重“宽仁”,伴之教化、培育,倡导儒家修身

皇帝简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岁登基,以铁血手段稳定大局

姓名:拓跋濬生卒时间:440~465年,享年25岁,皇帝就是无法逃脱早逝的命运;在位时间:13年出身:拓跋焘孙子,父子是太子拓跋晃,也是皇长孙如何上位:爷爷拓跋焘被中常侍、宰相宗爱杀死,立拓跋余为帝又

历史人物 雍正用了什么手段澄清吏治呢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其晚年心力不足,再加上九子多嫡,其对政务的处理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上下腐败滋生,几乎弥漫到了官场的每一个角落。雍正皇帝即位后,面对潜在的危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反腐

朱元璋的重拳反腐,回乡任职

说起古代反腐,不能不提的一个朝代就是明朝。早在立国伊始,朱元璋鉴于元王朝吏治败坏导致覆亡的历史教训,便着手整肃吏治,形成了纵贯明朝始末的重典治吏政策。重典治吏,一是法律健全。朱元璋深知法律的重要性,便

历史人物 齐威王墓 齐威王的历史评价

齐威王是齐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各种政策,大大增强了国力,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都领先于其他诸侯国。公元前320年,齐威王逝世,享年59岁。齐威王>齐威王墓>齐威王墓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

春秋战国 齐威王集思广益,明察秋毫的故事

  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必定对自己领域的事情一清二楚,分析的十分的透彻。只有这样把自己的业务始终的放在心上,才能获得事业上的进步,个人修养习惯才会提高。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古为今用,希望有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