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
Posted 领土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位于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中部,领土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其中1/4的领土在东欧,3/4的领土在北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境线总长6万公里,其中海岸线不少于总长度2/3。人口2.91亿人(1990年)。其中城市人口占三分之二,农村人口占三分之一。苏联的民族和部族约有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口最多,占总人口52.4%(1979年计),其次为乌克兰族(16%),乌兹别克族(5%),白俄罗斯族(4%)。官方语言为俄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苏联下辖15个加盟共和国,其中有20个自治共和国、6个边疆区、114个州、8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3193个区、4026个乡和42712个行政村。首都莫斯科,全国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有26个,上200万以上的有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塔什干。
苏联领土面积2/3是平原和低地,其余是高原和山地。苏联欧洲部分大部分位于俄罗斯平原上,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将苏联欧亚两部分隔开,山脉东侧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从西西伯利亚平原往南是哈萨克平原和图兰平原,往东是中西伯利亚高原。苏联整个地形犹如梯级,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全境有河流300万条,最长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等。有280多万个湖泊,最大湖泊有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拉多加湖等。贝加尔湖为全球最深湖泊(最深处达1620米)。苏联气候复杂多样,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4个地理带上。雅库特的奥伊米亚小镇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70℃,土库曼沙漠夏季最高温度达零上70℃。苏联大部分国土(北部和南部地区除外)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
苏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下几乎蕴藏着世界上已知的所有矿产。铁矿、锰矿、石棉矿的储量和产量、石油和钾盐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煤的产量居第二位。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储量占重要地位。黄金产量仅次于南非。森林覆盖率达33%,水力资源估计有45000万千瓦。
全国铁路总长度为14.49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4.84万公里。有公路150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为81.2万公里。内河航道长14.54万公里。重要港口有圣彼得堡、敖德萨、巴统、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等。
苏联文教事业也很发达。1985至1986年度统计全国有高等院校894所,在校生514.7万人,有中等专业学校4495所,在校生449.8万人,有普通教育学校14万所,在校生4444.8万人。每千人从业人员中有868人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1985年全国科学工作者总数达149.1万人。
主要工农产品产量:石油1985年5.95亿吨;1989年6.07亿吨; 天然气1985年6430亿立方米,1989年7960亿立方米,钢1985年1.55亿吨,1989年1.6亿吨;煤1985年7.26亿吨,1989年7.4亿吨。谷物1985年1.92亿吨,1989年2.1亿吨;棉花1985年875万吨,1989年860万吨; 肉1985年1710万吨,1989年2000万吨;奶1985年9860万吨,1989年1.08亿吨。苏联经济曾经达到较高的增长率,但后来工农业主要指标的增长率不断下降,近年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俄罗斯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公元9世纪,居于欧洲东部的斯拉夫各族以基辅为中心结成一个大公国,称“基辅罗斯。”11世纪俄罗斯全境分裂成若干公国。13—15世纪受蒙古—鞑靼人统治。15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奠定俄罗斯帝国基础。1917年11月7日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1989年底以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通过“独立宣言”和“主权宣言”,或要求脱离苏联而独立,或要求进一步扩大加盟共和国的权力,联盟中央权力大为削弱。在1991年3月17日经苏联全民投票表决,有76.4%的投票人赞成保持联盟。同年“8·19”事件后,各加盟共和国大都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已成事实。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外,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格鲁吉亚派观察员参加)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会晤,正式签署了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书,宣布11个国家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同时一致同意由俄罗斯继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其他国际组织成员国的地位。12月25日晚7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红色国旗徐徐降下,同时升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红、兰、白三色国旗,苏联不复存在。
相关参考
苏联·苏联党政关系作为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苏共在70多年执政历史中,党政关系体制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苏联党政关系体制的形成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
苏联·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苏联部长会议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上组成,其组成人员是: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
苏联·苏联1924年宪法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年1月31日由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并立即付诸实施。这部苏联宪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苏联的宣言和条约(
苏联·苏联1936年宪法1936年12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属苏联第二部宪法。它包括13章,146条。宪法分别规定了苏联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苏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组成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两院之一。为全苏联不分民族而代表一切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机关。1922年底,苏联成立后,根据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苏联最高国家权力
苏联·苏联法院组织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
苏联·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员会的简称。1923年7月6日—1946年3月14日期间的苏联政府。苏联政府自1946年3月15日起改名为苏联部长会议,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根据1924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工作细则》由第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于1979年4月19日通过的关于苏联最高苏维埃议事规程的法律文件。细则共12章,70条,具体规定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的准备和召开,苏联最
苏联·苏联行政法制苏联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制定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章程、条例及其他规范性的行政文件及其实施制度。这些文件可以一般划为国民经济、社会文化、行政政治和对外关系四方面。《苏联和加盟共和
苏联·苏联工会苏联劳动人民最广泛的群众性组织之一,它产生于第一次俄国革命高涨时期。目前,工会是由工人、集体农庄庄员、各行各业的职员以及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成,现有会员14000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