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
Posted 机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
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
1927年底苏联开始了集体化运动,农村私人经济和个体经济被兼并,政府对工农业产品实行不等价交换和对农民的粮食进行剥夺的政策,因此,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7年11月,粮食收购总量比1926年同期减少了一半。1928年初,在联共(布)中央的指示下。先后组织了3万名征粮队员,采取“非常措施”包括使用法律手段下乡收购粮食,但到1928年夏,仍然没有克服粮食危机。为此,联共(布)党内开展了关于工业化和粮食政策问题的争论。布哈林等人主张放弃行政手段,而采取经济的手段发展工业和农业,但他们的主张被认为是党内右倾的表现。粮食收购危机是农民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信任危机,也是农业生产危机。它直接引发了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运动。
相关参考
1928年3月苏联机器拖拉机站建立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1927年,在乌克兰敖德萨州别列佐夫卡区舍夫琴科国营农场成立了拖拉机队,以签订合同的形式为周围的农民耕作服务。1928年春
70年代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最早在1918年列宁曾用过。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出,并经过长期论证
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苏联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苏联等5个华沙条约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曾发表过一系列宣言和声明,提出了有限主权概念。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
苏联·苏联现行政府体制初创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从20年代末开始逐渐定型化,1936年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固下来。它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多部门、多职能的国家行政管理为基本特征的。从国家结构上看,苏联虽
苏联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从1921年春天起,苏维埃俄国开始执行一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有着重大的区别。它旨在通过彻底改变城乡间的相互经济关系,寻求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联共(布)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底,联共(布)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动员全党为把苏联从农业国家变
20年代初路标转换派形成十月革命胜利后以《路标转换》文集为中心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流派。《路标转换》是俄国内战争后期和新经济政策初期由一批白俄罗斯侨民在布拉格出版的文集。围绕《路标转换》文集而形成了以流亡
20年代初耐普曼阶层的产生耐普曼是俄语的音译,它是苏联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小商人、小业主和资本家的统称。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贸易自由和私人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为活跃流通领域起到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总统赫鲁晓夫(NikitaKhrushchev)在太空战争中开了第一枪,并将请愿书扩展到日常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1959年夏天,冷战转移到了文化交流领域。苏联人在纽约组织了一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在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宣布在苏联一国建成(实现)社会主义。1925年12月,苏联确定工业化总路线,1927年12月又开始农业集体化。但在1928年新年伊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