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20年代初路标转换派形成
Posted 政权
篇首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20年代初路标转换派形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20年代初路标转换派形成
20年代初路标转换派形成
十月革命胜利后以《路标转换》文集为中心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流派。《路标转换》是俄国内战争后期和新经济政策初期由一批白俄罗斯侨民在布拉格出版的文集。围绕《路标转换》文集而形成了以流亡国外的白俄侨民和国内一部分知识分子为社会基础的思想政治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尤·克柳尼奇科夫、尼·乌斯特里亚洛夫、阿·博勃里金—普希金等。路标转换派主张放弃武装力量,由反对苏维埃政权转向同现政权合作,用和平方式实行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演变。该派的思想观点分为左右两翼。以乌斯特里亚洛夫为代表的是右翼集团,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苏维埃政权的策略,而是它的演变,因此要同布尔什维克合作,促使其演变。《路标转换》杂志和《前夜报》代表左翼集团,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苏维埃政权的演变,主张把苏俄政权变为“劳动民主国家”,而不是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
相关参考
70年代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最早在1918年列宁曾用过。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出,并经过长期论证
1990年1月20日苏共民主纲领派成立1990年1月20日—21日在莫斯科成立。苏共中央委员、跨地区议员团主席叶利钦、莫斯科市人民代表苏维埃主席、经济学家波波夫和历史学家阿法纳西耶夫是该派的核心人物。
20年代初耐普曼阶层的产生耐普曼是俄语的音译,它是苏联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小商人、小业主和资本家的统称。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贸易自由和私人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为活跃流通领域起到作用。
苏联 苏联·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
1927年底—1928年20年代末苏联粮食收购危机1927年底苏联开始了集体化运动,农村私人经济和个体经济被兼并,政府对工农业产品实行不等价交换和对农民的粮食进行剥夺的政策,因此,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
苏联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从1921年春天起,苏维埃俄国开始执行一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有着重大的区别。它旨在通过彻底改变城乡间的相互经济关系,寻求
1913年11月俄区联派(联合派)形成区联派始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区联工作委员会,1913年11月形成于彼得堡,1914年底起改称为区联委员会。参加区联派的主要有托洛茨基派、部分孟什维克护党派、前进派和
1923年工人真理派出现这是新经济政策初期形成的一个反对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是亚·亚·波格丹诺夫。工人真理派反对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复辟。该派认为俄共(布)已经蜕化变质,布尔什维克
1919年俄共民主集中派的产生俄共(布)党内的一个派别集团。该派别形成于1919年。其代表人物是萨普尤诺夫、奥新斯基、斯米尔诺夫等。该派反对在工业中实行一长制,要求在党内有组织派别和集团的自由。他们还
延伸阅读:《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本文原载于《党的文献》20世纪60至70年代,中苏关系极度恶化。苏方在中国周边形成包围态势,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根据国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