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管理制度

Posted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管理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管理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管理制度

在这一时期,苏联为了改进干部管理制度,提高干部的素质,加强了干部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从1968年起,苏联陆续对工农业、教育和科研部门的干部实行定期考核制度。1968年9月决定首先对科研、设计、工艺组织和高等学校的科研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1972年6月又决定对普通学校教师以及中等专业学校正副校长、分校校长和教师实行定期考核,每五年进行一次; 1973年7月决定对工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和邮电系统的企业和组织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家实行定期考核,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考核的原则与要求,主要是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果,加速采用科技成果;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考核委员会由本单位领导干部、熟练的业务专家以及党、工会和共青团的代表组成。考核的具体日期和计划由有关单位领导和工会委员会共同商定,并在考核前一个月通知被考核者。考核的主要方法是: 与被考核者的知情人谈话,领导干部与群众谈话,以了解被考核者的情况;通过党、工会、共青团会议的形式了解被考核者的优缺点,这是考核的一种重要方法;被考核者的直接领导人同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代表共同对其作出鉴定,在考核前两周送交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在被考核者的直接领导人出席的情况下研究提交来的材料,听取被考核者本人的工作汇报和申诉,然后以公开表决方式对被考核者作出结论。考核结论分为: 称职; 基本称职,但要履行考核委员会的建议; 不称职。在这方面,苏联有些单位还采用“电子摸拟竞赛”的办法对干部进行考核,即在人为设置的条件和环境中考察干部行使职能的本领,由被考核者根据设置的条件作出决策方案,最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定优劣。采用现代化方法对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通常能够得出比较客观的参考数据。考核结果是干部的提升、奖励、调动和解职的依据。经过考核评定,把成绩优秀者提拔到更重要和更高的岗位上来,而把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淘汰下去。对干部实行定期考核,有利于更新和调整干部队伍;对提高干部的素质、发现和推荐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苏联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监督机构网,又根据苏联宪法规定在1979年颁布了新的苏联人民监督法,对实行人民监督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人民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监督各级组织和公职人员在执行国家计划、法令和决议方面的情况,监督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守法情况。人民监督委员会有权指出公职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警告,责令其改正,有权向企业、机关、团体、农庄农场的领导人提出撤换不负责任的公职人员的问题,有权对失职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苏联强调对干部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要求各级干部接受人民监督,有益于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加强干部的责任心。但是,苏联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起对各个部门的所有领导干部实行全面考核的制度,人民监督通常对一般干部、对中下层领导干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对高级干部、特别是对苏联中央高层领导干部,则很难进行监督。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问题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共每次代表大会都反复强调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决议,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来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在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培训进修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培训进修制度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推行经济管理的新体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和经济领导干部必须懂得经济学,通晓管理科学,掌握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进取精神,必须具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明确提出,要管理就要内行;要当领导,就应受过全面教育,学识非常渊博,具有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视野;必须懂得生产,精通经济问题,熟悉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勃列日涅夫掌握苏联党政大权共有18个年头。在这一期间,他提出了稳定领导集团和干部队伍的口号,不但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颁布的领导干部任期和轮换的规定,而且也没有建

苏联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赫鲁晓夫任期内通过了一部新的党章1961年二十二大党章和一个部修改党章的决议(1956年二十大上);勃列日涅夫任期内没有通过新的党章,只是在1966年苏共二十三大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

苏联·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06年12月19日出生在乌克兰卡缅斯科耶镇一个冶金工人家庭,9岁时考上了本镇男子古典中

苏联 苏联·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列·伊·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1906年12月19日生于乌克兰的卡缅斯克镇。1935年毕业于冶金学院。1939年任乌克兰第伯罗彼得罗

苏联 苏联·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

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苏联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苏联等5个华沙条约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曾发表过一系列宣言和声明,提出了有限主权概念。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

历史人物 苏联元帅勃列日涅夫简介 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措施有哪些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乌克兰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苏联 苏联·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对华政策讲话

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对华政策讲话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发表对华政策的讲话。勃列日涅夫在讲话中,指责中国对外政策中有许多不符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