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化思想
Posted 社会
篇首语:人们在诗中赞美鱼的自由,在餐桌上吃掉自由的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化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化思想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化思想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一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代表苏共中央政治局阐述的关于使苏联社会民主化的“革命性”的设想: 把民主意识和民主原则以及民主机制更加深入地引进苏联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建立一种社会民主体制; 在这个体制之内,党和国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特别是权力机关的产生、构成和施政行为,都要受到人民的监督和控制。戈尔巴乔夫实现社会民主化的第一个目标在于,由公民和劳动者来选择谁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戈尔巴乔夫建议由民主选举产生工厂、生产车间、集体农庄的领导干部以及队长和班组长; 由党员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党组织(从基层支部到各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会) 的书记,包括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指出,实现这两个设想的关键是改革自从十月革命以来一直普遍沿用的选举方式。这个传统的选举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上级机关提出候选人; 等额选举; 举手公开表决。这种选举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公民的参政能力和影响力,造成了决策者的产生过程及其决策与人民意志的脱节。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改革能够形成这样一种局面: 群众提名,乃至自我提名取代上级机关提出候选人; 差额选举取代等额选举; 无记名投票取代欢呼性的举手表决。这样做,虽然能够提高和改善干部队伍的质量,但仍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当选的干部真正按照人民的利益正确地行使权力。因此,戈尔巴乔夫社会民主化的第二个目标是: 通过民主体制,将决策者和公职人员的施政行为置于劳动人民和公民的监督之下。为此,他提出了三条措施: 一、扩大新闻自由和言论的公开性。戈尔巴乔夫对新闻批评的重要性较为重视。他在1986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曾指出: 在苏联只有苏共一个执政党,不存在正式的所谓反对党或在野党,因此改革政策要依靠新闻界建设性的批评。对于言论的“公开性” ,他说这是苏联用来改善国内建设工作每一个环节的有力杠杆,一个有效的人民监督的形式,宣称“要逐渐地放弃批评和控制的禁区”,任何人都不应该享受群众监督的“豁免权”。二,加强司法系统的独立性。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这样一种建议:制定新的刑法,保证公民的权益和权力,确定应该遵守的法律秩序和纪律,加强法院和检察机关的独立性。三、加强立法机关与代表机构对于行政机关与企业管理机构的监督与控制职能。戈尔巴乔夫基本上否定了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通过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进行定期检查、对各级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方式,主张由立法机构和各级代表机构来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各级行政机关、管理机构的决策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为此,首先要加强代表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和控制权力。戈尔巴乔夫说: 我们必须制定和实现若干方案,来保证由集体选举出来的代表机构的决定作用,任何行政机关以及它的下属机关都不允许或有权取代代表机构,或者凌驾于它们之上;必须创造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前提条件,来确保代表机构对于行政机构,对它的组成,对它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必须消除行政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自我稳定感。戈尔巴乔夫指出,由行政领导人直接向所属职工以及公民或者他们的代表大会作述职报告,是消除这种自我稳定感的一种可行的方式。这种述职报告必须包含下列内容: (1) 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工作说明; (2) 批评与自我批评; (3) 切合实际的建议; (4) 对自己工作的估价。戈尔巴乔夫认为,这种来自 “基层”的监督与控制对于社会民主化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可以使每一个干部时刻意识到他对于选民、对于劳动集体、对于社会组织、对于党和全体人民的责任和依赖性。总之,戈尔巴乔夫社会民主化设想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民主体制,在这种体制之内,由公民民主选举国家公职人员和生产单位的管理人员,由党员民主选举党的干部; 而各级权力机关的施政活动,必须受法律约束和社会舆论以及人民代表的监督与控制。
相关参考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
苏联 苏联·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
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1990年3月11日—16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讨论修改宪法、修改党章和召开苏共二十八大等问题。戈尔巴乔夫在11日第一次会议上就苏共的地位、作
戈尔巴乔夫实行禁酒令,苏联3年损失670亿,一片骂声仓皇收尾
在苏联近代社会的时候,很多个领导人实行了了一系列的革新,才使得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苏联能够迅速的恢复生产力,位于强国之列,和其他的总统有很大的不同,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实行的第一个改革项目不是社会的
1990年3月14日苏联建立总统制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首次公开提出建立总统制的问题。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一致“赞同在苏联建立民主总统制政权”。2月27日,苏联最高
1991年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建立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全称“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学研究基金会”。1991年“8·19事变”后,前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同苏共其他机构一起被解散,在社科院的基础上,利用其建
1990年10月15日戈尔巴乔夫获诺贝尔和平奖1990年10月15日,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以表彰他在国际社会生活的和平进程中所起的先锋作用。12
一、解体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2)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二、苏联解体的影响1、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两极
苏联·苏联强化对干部监督和管理的措施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总书记以来,在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一、充分发挥监督机关的作用。戈尔巴乔夫认为,党、政府和社会监督机关作用的削弱,是“
苏联·雅科夫列夫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现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和国际政策委员会主席。他是一位在党内外颇有影响的理论家,也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智囊人物和积极宣传者。雅科夫列夫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