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苏联强化对干部监督和管理的措施

Posted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苏联强化对干部监督和管理的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苏联强化对干部监督和管理的措施

苏联·苏联强化对干部监督和管理的措施

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总书记以来,在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一、充分发挥监督机关的作用。戈尔巴乔夫认为,党、政府和社会监督机关作用的削弱,是 “干部政策方面出现失误的原因之一”; 监督机关的工作 “往往局限于表面的、形式主义的财务检查,处理各种申诉和日常纠纷问题”,而 “忽视各级党委许多滥用职权和违反纪律的现象。”他要求改进监督机关的工作,加强监督机关对干部的广泛监督作用,并且明确提出 “在党内没有也不应该有可以不对党负责的领导人”。二、通过扩大公开性来对干部进行监督。戈尔巴乔夫强调,“扩大公开性是原则性问题,政治性问题”,要使公开性成为 “改进各部门工作的强有力杠杆和实行全民监督的有效形式”。因此,苏联已开始公布中央政治局每周例会和部长会议开会的主要内容,报道中央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政策、法令的讨论情况; 还规定每日有一天为政治日,要求各共和国从区委书记到共和国的领导人或在记者招待会上,或在报刊、电视和广播上发表文章或讲话,向群众报告工作,听取群众意见,保持同群众对话。在苏共中央1987年一月全会上,第一次实行代表想上台发言就直接登记的办法,一改以往 “许多中央委员在整个任期内没能参加讨论或提出建议”的局面。三、强调批评没有 “禁区”。戈尔巴乔夫指出,在党内,尤其在中央全会上,不可能有不受批评的人,也不可能有没有批评他人权力的人,党的工作中没有不受批评的 “禁区”。目前,苏共领导人和舆论工具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粉饰太平、只唱赞歌的作法,公开揭露前领导的 “严重错误”,指出苏联社会发展出现了 “停滞”、“危机”现象,指名道姓地批评当前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和抵制改革的领导干部;与此同时,一些过去被认为是 “禁区”的问题,也已开始触及。1988年6月底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们发言的坦率、辩论的激烈,批评的尖锐在苏共历史上绝无仅有。在讨论党中央关于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同一级苏维埃主席职务的建议时,一些代表发言明确表示不同意或不理解,在最后表决时共有209名代表投了反对票,一反几十年来苏共代表大会决议向来“一致通过”的惯例。四、加强干部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戈尔巴乔夫认为,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建立高度的生产文明,“归根到底是从对人、对领导干部、对我们所有的同志们的高度严格要求开始的”。因此,他强调,“纪律和制度是头号任务。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首先,“必须坚决地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心、组织性和纪律性,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提高,必须广泛地理解严格纪律这个问题。” 因此,对那些不称职、不讲信用、不守纪律和完不成计划的领导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当、也不能够靠牺牲党、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来发善心。”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把整顿纪律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五、对违法乱纪、贪脏枉法、渎职和犯罪的干部依法论处。安德罗波夫任职期间发动的反贪污盗窃运动,制裁了不少违法分子。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制裁了一些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仅1986年就有20万各级党政干部由于滥用权力、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违反合同等原因受到惩罚。苏联正在制定向法院控告负责人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行为的起诉程序的法律草案,并将很快提交讨论、得到通过和实施。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培训进修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培训进修制度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推行经济管理的新体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和经济领导干部必须懂得经济学,通晓管理科学,掌握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进取精神,必须具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问题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共每次代表大会都反复强调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决议,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来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在

苏联 苏联·苏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苏联·苏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苏共几十年来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关于选拔后备干部的思想,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使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中一项首要的战略任务。苏共各次党的代表大会都要专门研究后备干部队伍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明确提出,要管理就要内行;要当领导,就应受过全面教育,学识非常渊博,具有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视野;必须懂得生产,精通经济问题,熟悉

苏联 苏联·苏联整顿干部队伍的方针和政策

苏联·苏联整顿干部队伍的方针和政策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以来,大力革新吏制,全面整顿干部队伍,并为此而采取了新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规定选拔干部的决定性标准是对改革的态度。目前,干部对

苏联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任用制度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任用制度斯大林虽然主张党和国家的干部要由选举产生,并且在形式上建立了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的选举制度,但在实际上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应该由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都

苏联 苏联·1920年2月工农检查院的建立

1920年2月工农检查院的建立工农检查院于1920年2月由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改组而成,是苏维埃俄国的国家监察机关。工农检查院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各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的活动,监督各社会团体,检查苏维埃

苏联 苏联·苏联宪法监督制度

苏联·苏联宪法监督制度苏维埃国家为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保障宪法所确认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保障苏联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实现和不受侵犯所规定的监督机构及其权限和监督程序,也包括苏维埃国家确认和查究违宪

苏联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培训和培养制度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培训和培养制度斯大林时期在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注重培养知识分子干部。斯大林在1936年做出了苏联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社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管理机构改革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管理机构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的国家政权和管理机构方面的一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如何发挥苏维埃作用这个问题展开的,对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场改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