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
Posted 中
篇首语: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
1990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苏共党建思想的重大变化
1990年3月11日—16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讨论修改宪法、修改党章和召开苏共二十八大等问题。戈尔巴乔夫在11日第一次会议上就苏共的地位、作用及修改党章和二十八大的筹备工作作了报告。会议通过决议,向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修改苏联宪法第6条和第7条的建议。全会在1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推选戈尔巴乔夫为国家总统的候选人。全会在16日举行第三次会议,决定在当年7月1日提前召开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
这次全会最主要议题之一是通过苏共新党章草案,表明苏共党建思想发生重大变化:(1)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原苏共章程(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制订)规定:“苏共的全部活动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苏共党员有义务“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提高自己思想水平”。新党章则根本未提“马列主义”一词,只说到要“创造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也未提出共产党员有义务学习马列主义。(2)关于党的奋斗目标。新党章未提“建成共产主义”、而提出把在苏联建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国际主义和全人类价值”作为自己奋斗目标。(3)关于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1961年的党章规定:“苏共是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苏共是马列主义政党。新党章则未提苏共是“马列主义政党”,声称“从根本上改变党的领导地位”,苏共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在自由选举中和通过苏联公民表达的其他形式,争取在社会中的政治领导地位。(4)关于党政关系。新章程规定“党的组织和党委不得同国家和经济机关混淆职能,提出苏共要从“国家体制”中“彻底退出来”。使国家“不从属于”任何一个政党。(5)关于党与其他社会政治团体的关系。改变过去关于“党是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的提法、主张“政治多元化”允许“多党制”,新章程规定“苏共同工会、青年及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群众运动是政治协作和伙伴关系”,不谋求党的政治垄断地位。(6)关于苏共中央与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关系。认为要改变“从前那种由苏共中央对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实行监护的做法”,反对搞“联邦党”,新章程主张加强加盟共和国党的“新地位”,保障它们的“真正独立”。(7)关于党的组织原则。苏共旧党章规定,党的组织机构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机关必须无条件执行上级机关的决议”。苏共新章程提出要“革新”民主集中制“重点放在民主化和扩大党内群众的权力方面”,规定“党内要保障表达意见的自由”,“在个别组织和整个苏共范围内可以就党和国家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开展自由讨论和全体投票,并根据投票的结果通过相应的决定”。
全会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苏共“民主纲领派”,发表《致苏共中央全会的呼吁书》,表示如果党不能迅速实行适应他们要求的“改革”,他们就脱离苏共而组建社会民主党。传统派代表利加乔夫等人则指出苏共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苏联已处于“动乱”边缘,苏共新党章程“在思想上、组织上削弱党,会使国家陷入更深刻的危机之中”。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苏共中央三月全会及所通过的苏共新章程草案表明苏共建党思想及原则已发生根本转变,苏共已不再是属于马列主义原则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关参考
1990年2月5日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与党的分裂1990年2月5日—7日,苏共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戈尔巴乔夫就提交苏共二十八大的行动纲领草案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建议苏共二十八大提前在是年6月底—7月
1985年4月23日苏共中央四月全会召开1985年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作了《关于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有关筹备和举行代表大会的任务》的报告,重点阐述了苏联国内存在
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1990年2月5日,苏联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和修改《苏联宪法》。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
1987年1月27日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召开1987年1月27日—28日在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作了题为《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全会根据戈的报告通过了《苏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
苏联 苏联·1989年9月—1990年12月15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通过“独立宣言”或“主权宣言”
1989年9月—1990年12月15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通过“独立宣言”或“主权宣言”1990年3月11日、3月30日和5月4日,苏联波罗的海沿岸3个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最高苏维埃分
1990年1月20日苏共民主纲领派成立1990年1月20日—21日在莫斯科成立。苏共中央委员、跨地区议员团主席叶利钦、莫斯科市人民代表苏维埃主席、经济学家波波夫和历史学家阿法纳西耶夫是该派的核心人物。
1990年7月2日苏共二十八大召开1090年7月2日—13日,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开幕,参加会议代表4657人,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350名工人和农民代表,苏共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苏联·苏共中央1953年七月全会1953年7月10日,由《真理报》报道。这次全会不仅解决了贝利亚的问题,还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不难看出,七月全会已经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斯
1990年4月苏联对立陶宛实行经济制裁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恢复独立的立陶宛国家的法令,宣布脱离苏联成为独立国家。4月13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致
1987年6月25日苏联经济改革方案出台1987年6月25日—26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正式推出,戈尔巴乔夫在全会上作了《关于党的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任务》的报告。全会批准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