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加里宁
Posted 加里宁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加里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加里宁
苏联·加里宁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曾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875年11月19日生于俄罗斯特维尔州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到一位退伍军人的家里去读书,后来正式进了地方国民学校初级小学,四年之后被父亲送到一个贵族家里去当童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21岁那年,加里宁进普梯洛夫工厂当了一名工人,1896年参加“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参加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年为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市纳尔瓦区委员会委员,1906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委员。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加里宁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委员,积极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 《真理报》的工作,并被选为该报的编辑委员,同时参加了第四届国家杜马布尔什维克党团的工作。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时,加里宁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领导者之一,他积极组织和参加了彼得格勒20万工人大罢工,并带领起义的武装队伍去夺取火车站,发动队伍占领了克列斯特监狱,释放了政治犯。工人们占领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获得胜利,沙皇专治制度被推翻,成立了彼得格勒临时委员会,加里宁当选为委员。1917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7月,加里宁被派到彼得格勒一家有两万多人的大工厂去发动群众,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这个工厂的工人很快表明,他们都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在后来的区杜马 (议会) 选举中,加里宁被选为区管理委员会主席。这时,列宁从芬兰写信来,要求布尔什维克尽快准备武装起义。加里宁主持的彼得格勒委员会讨论了列宁的来信,认为夺取政权的问题已经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不过要选择一个战略进攻的时机。就在这次会议召开的一天以后,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并主持中央委员会,作出了近期内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10月25日,临时政府被推翻,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加里宁被彼得格勒的新杜马选举为市长。此时,旧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仍在继续开会,加里宁亲自来到会议大厅,当众宣布自己是新当选的市长,要求对方交出权力,离开办公室,并下达了所有不来市政府上班的职员一律开除的命令。当时彼得格勒正处于一个困难时期,加里宁提出了组织社会劳动的计划,并很快得到实现,帮助劳动人民度过了饥荒,缓和了粮食危机。1919年3月,加里宁当选为俄共 (布) 中央委员会委员,同年在列宁的推荐下又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加里宁受党的委托,到各地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劳动人民为尽快粉碎敌人的进攻而顽强地工作。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实行的余粮征集制表示不满,富农利用这种情绪煽动闹事,有些地区还发生了工人罢工。国内的政治危机在党内也有反映,托洛茨基把一场辩论强加给党。在这种形势下,加里宁积极起来捍卫列宁的思想。这时喀琅施塔得发生叛乱,加里宁和他的夫人叶卡捷林娜·伊万诺夫娜一同冒险前往,他不顾恫吓和侮辱性的喊叫,大声向人民发表讲话。在这次视察中,加里宁深切地感到,余粮征集制已经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必须用新的办法代替它。在全俄中央执委会上,他根据列宁的意见提出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法律草案,得到与会代表的支持并通过。到1922年,苏维埃共和国的局势已更加稳定。在列宁的倡导下,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白俄罗斯等苏维埃共和国的代表签订了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联盟条约,加里宁主持了这次会议,接着他又被选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样,47岁的加里宁便成为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 “大总管”,挑起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重担。列宁逝世以后,他同斯大林、基洛夫等共同保卫了党中央的路线,在1924年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局侯补委员,1925年当选为联共 (布) 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以后,加里宁积极投身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工作,不知疲倦地到各地视察,宣传党的工业化和集体化路线。他身为国家主席,同农民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都要回到家乡去看望母亲和度假,到家后就同农庄社员一道下地干活。1935年11月,苏联中央执委会授予他一枚列宁勋章,党中央和人民委员会向他发了贺信。尽管这时已是年老体衰,但他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事必亲躬。他的右眼视力衰退,看东西很困难,但他的讲话和报告稿都亲自动手,从不委托秘书或助手代劳。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侵犯苏联,党委派加里宁领导思想工作。他到工厂和部队去视察,发表演说,接待来访,夜间和晚上看材料,写文章,鼓励人们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到了1944年3月,加里宁担任国家元首整整25年,他荣获了最高奖赏——“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到1946年,由于病情加重,他要求解除自己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并得到批准,但仍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之职。6月3日,71岁的加里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加里宁不仅是苏联的国务活动家,还是一位教育家。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经验都用到了研究共产主义教育上,并乐意出席教师、中学生、共青团员们的各种会议。他特别关心共青团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提倡要有主动性、勇气和彻底精神。他批评学校里把青年弄得过于书生气,对他们过于宠爱,没有使他们养成热爱体力劳动的习惯。他希望大中学生在牢固掌握高深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得到切实的体育锻炼,不要因为学习而使青年人失掉了最宝贵的东西——强大的生命力、工作才能和斗争本领。加里宁把勤俭节约和爱护公共财产看成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在青年中间进行集体主义和同志式的团结的教育。
相关参考
苏联·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立陶宛,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苏联欧洲部分最西部,南临波罗的海,西南是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州及波兰,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面积6.52万平方公里。首都
人物志 科涅夫 生平事迹简介,科涅夫个性品质,科涅夫怎么死的?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IvanStepanovichKoniev,1897—1973),苏联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第19集团军司令、西方方面军司令、加里宁方面军司令、西北方面军司令、草原方
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1990年2月5日,苏联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和修改《苏联宪法》。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
苏联·苏联共产党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缔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而成为全体苏联人民的党。根据党章,苏联共产党“按照自愿原则吸收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
苏联·苏联党政关系作为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苏共在70多年执政历史中,党政关系体制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苏联党政关系体制的形成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
苏联·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苏联部长会议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上组成,其组成人员是: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
苏联·苏联1924年宪法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年1月31日由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并立即付诸实施。这部苏联宪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苏联的宣言和条约(
苏联·苏联1936年宪法1936年12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属苏联第二部宪法。它包括13章,146条。宪法分别规定了苏联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苏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组成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两院之一。为全苏联不分民族而代表一切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机关。1922年底,苏联成立后,根据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苏联最高国家权力
苏联·苏联法院组织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依法设立的苏联各级各类审判机关。根据1977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