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契尔年科
Posted 契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契尔年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契尔年科
苏联·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11年9月24日出生于大捷西 (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新村区) 的农民家庭。俄罗斯族。早年曾当过雇工。加入共青团后,于1929年担任新村区团委宣传鼓动部部长。1930年参军,在边防部队服役,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任边防哨所党组织书记。1933年复员回到家乡从事共青团和党的工作,先后任新村区团委和乌雅尔区团委的宣传鼓动部部长、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党的教育之家主任、联共 (布)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委宣传鼓动部副部长等职。1941年起任联共 (布)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委书记。卫国战争期间曾负责动员群众、对作战部队的后勤供应等方面的工作。1943年到联共 (布) 中央党的组织工作者高级学校学习,1945年毕业后任联共(布) 奔萨州委书记。1948年起任摩尔达维亚共产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1953年毕业于基什涅夫师范学院。1956年调任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处长,并兼 《鼓动员》杂志编委。1960年起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处主任。1965年7月起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主管党中央首脑的内务、行政、文书及安全等方面事务。1966年4月至1971年4月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71年4月起为中央委员。1976年起为苏共中央书记,并兼任中央总务部部长。1977年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8年为政治局委员。1982年11月当选为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83年起不再兼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仍任政治局改革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委员会主席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逝世后,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4月11日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著有《苏联共产党人。意识形态基础。机构。人民和党》、《党和国家工作作风创造性发展的若干问题》、《党和国家机关工作问题》、《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确立党的工作的列宁主义作风》等。曾两次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76、1981) 。契尔年科在安德罗波夫逝世后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时,他已73岁高龄,成了十月革命以来就任苏共最高领导职务年事最高的人。当时有迹象表明,这一决定的作出颇费周折,反映了苏共中央对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立即接班还不放心。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契尔年科当政13个月,做了一些工作,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但并未能使苏联国内外的处境有所改善,以至于使他没有什么建树。安德罗波夫虽然执政仅15个月,但他工作成绩显著,羸得了苏联人民的赞扬。在此种情况下,契尔年科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安德罗波夫的某些作法。1、在经济方面,契尔年科刚上任就表示,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要“进行认真的改造”。他提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他还鼓励经济干部要“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大胆地进行探索”,甚至“进行合理地冒险”。但除了继续进行一些工业部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外,并未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没有把改革放在应有的关键地位,整个说来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均有逊于前任。对别国的改革经验也持否定态度,反映出他思想上的僵化和保守,难以在经济改革方面迈出大的步伐。2、契尔年科长期从事意识形态工作,因此他对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视。他多次强调要“始终如一地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工作和经济工作统一的列宁主义原则”,认为“不创造必要的社会前提和意识形态前提,要把经济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他对青年问题也比较重视,大力呼吁 “杜绝资产阶级大众文化的渗入”; 也比较重视教育,抓了中小学的教育改革。3、在人事方面,契尔年科对苏联党政最高层采取了 “未补未出” 和“无升无降”的方针。在他执政期间,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都有空缺,但都未做任何调整,这是多年来罕见的。在整顿纪律方面,也没有他的前任(安德罗波夫) 那么猛的势头。4、在这段时间里,“苏联有强化它的对外政策”的趋向。在苏美关系方面,苏联比较强硬,尤其是在美国于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后,里根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前。直到1984年12月份,契尔年科在会见美国实业家哈默时才表示,苏美两国应建立良好关系。他在最后一次书面谈话中,表示不赞成对苏美谈判作悲观的预测,认为达成协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契尔年科在执政期间,中苏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也没发生倒退,相比之下显得不如安德罗波夫珍视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势头。在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契尔年科一上任就强调要全力发展和加深团结工作,而东欧国家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对外关系方面稍有一些独立自主的做法,都会被当作越轨行为而遭到指责。整个来说,契尔年科执政的十三个月,是守业的十三个月,而不是大胆革新的十三个月。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病逝于莫斯科,终年74岁。
相关参考
克里姆林宫的新一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1985年3月11日,苏联新闻机构发布消息: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已于前一天病逝。当天,苏共中央召开了非常全会
上世纪30年代初,正是德国法西斯加强扩军备战,准备向欧洲发动战争的前夜,为向欧洲的德国等国家展示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1934年3月2日,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艺术部主任契尔略夫斯基等人在中国驻苏大
上世纪30年代初,正是德国法西斯加强扩军备战,准备向欧洲发动战争的前夜,为向欧洲的德国等国家展示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1934年3月2日,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艺术部主任契尔略夫斯基等人在中国驻苏大
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1990年2月5日,苏联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和修改《苏联宪法》。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
苏联·苏联共产党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缔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而成为全体苏联人民的党。根据党章,苏联共产党“按照自愿原则吸收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
苏联·苏联党政关系作为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苏共在70多年执政历史中,党政关系体制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苏联党政关系体制的形成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
苏联·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苏联部长会议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上组成,其组成人员是: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
苏联·苏联1924年宪法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年1月31日由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并立即付诸实施。这部苏联宪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苏联的宣言和条约(
苏联·苏联1936年宪法1936年12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属苏联第二部宪法。它包括13章,146条。宪法分别规定了苏联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苏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组成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两院之一。为全苏联不分民族而代表一切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机关。1922年底,苏联成立后,根据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苏联最高国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