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梁启超
Posted 组织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梁启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梁启超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1890年起,就学于康有为,并助其编撰变法理论著作。1895年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主办《中外纪闻》,参与组织强学会,任书记。1896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任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以流利畅达、感情充沛的文字宣传变法维新,在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成为维新运动最著名的宣传鼓动家。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百日维新”期间,赐六品卿衔,负责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但在政治上仍然坚持改良,鼓吹立宪保皇,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受到革命派的有力批判。辛亥革命后,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反对袁复辟帝制,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袁死后,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段内阁财政总长。五四运动时期,反对封建复古,赞扬民主和科学,但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晚年在清华学堂讲学。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梁启超怎么死的?梁启超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梁启超有什么爱国事迹?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梁”常常并称,康指康有为,梁就是梁启超。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也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的最得力的助手,所以,戊戍变法又称“康梁变法”。作为近代改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先进的启蒙思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蔡锷爱国将领。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899年赴日。第二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复去日本,学习军事,并为其师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时务报》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强学会遭封闭后,黄遵宪等发起,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旬刊。总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等先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时务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新式学校。由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赞助,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开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
梁启超公车上书梁启超公车上书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始出自顾
梁启超是谁?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
梁启超的名言有哪些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有名的思想家,他曾经倡导的戊戌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无疑也给当时的统治者一个警告,也给当时有思想才能的有志之士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可以说,这是一位有着
梁启超的名言有哪些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有名的思想家,他曾经倡导的戊戌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无疑也给当时的统治者一个警告,也给当时有思想才能的有志之士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可以说,这是一位有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巨子、学术伟人,他学术目光敏锐,兴趣涉猎广泛,在文学、史学、司法、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