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陶弘景弃官修道
Posted 茅山
篇首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陶弘景弃官修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陶弘景弃官修道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间著名的道学大师和医药学家。
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 (江苏南京) 人。他幼有异行,4岁就用芦杆代笔在地上写字。10岁,从乡人借得葛洪 《神仙传》,读到淮南八公升仙事迹,叹曰: “使人有凌云之气。” 12岁,在皇家图书馆见晋人郗愔以黄绢所写太清道诸丹法,乃欣然有志。他 “一事不知,深以为耻”,读经史子集共万余卷。文章诗赋甚美,善琴棋书画,兼通历算地理,曾铸剑、造浑天仪,对兵法也有研习,还是一个医药学者、炼丹家。陶弘景博学多才,尚不足20岁,就被齐高帝萧道成延请为诸王侍读,为诸王讲学。但他受到官场的排挤,36岁时仍是一个奉朝请的六品文官,心情怏怏,于是在482年,他便脱朝服挂于神武门,上表辞官。离京时,公卿在征虏亭为他饯行,供帐甚盛,车马拥塞,都说宋齐以来未尝有。从此隐居于句容茅山,建华阳道馆,自号华阳隐居,不复出仕。梁武帝禅代后,邀陶弘景出山参政,弘景为他画两头牛,一散放于水草之间,一戴金笼头,被人绳牵棍赶。武帝知其意,但国每有吉凶大事,无不前去咨询,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
陶弘景隐居茅山几十年,游遍江南名山大川,访寻隐逸道士,搜求道教典籍,撰写了大量著作。其《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重要著作,奠定了江南上清教的教义理论和科戒仪式,确定了“原始天尊”为道教的最高神仙,使江南民间宗教完成了向官方宗教的转变。其《合成丹药诸法式节度》《太清诸丹集要》是炼丹服饵方面的重要著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外阙肘后百一方》则是养生和医药学方面科学价值很高的名著。
相关参考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集于一身,这陶弘景也是略厉害,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陶弘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是太熟悉,喜欢历史文学的人可能就会知道了。陶弘景这个人,不仅精通医药和炼丹,还写下不少的著作,那陶弘景有什么之称,陶弘景号是什么?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着作传世。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除了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文学家。陶弘景有哪些作品流传下来?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什么内容?陶弘景的诗有哪些?马上为你揭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陶弘景别名华阳隐居、山中宰相,出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文学家、医学家,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有名的人物,他对本草学贡献颇大,可以说是一位博物学家。陶弘景的故事>于齐永明
人物简介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的一生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个人生平>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时的陶弘景,在梁武帝篡夺南齐政权时,曾派弟子奉上文书,表达支持,后来又“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让门徒呈报,劝其即位。梁武帝即位后,对他十分敬重,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都要找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