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甲午平壤之战
Posted 牡丹
篇首语: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甲午平壤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甲午平壤之战
平壤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首次大规模的陆战,对战争全局影响很大。平壤之战前,7月25日,日本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上,击沉运送中国士兵的商船一艘,死难850余人。同时,又在牙山附近的成欢驿击败清军聂士成所部。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日军乘胜向平壤进攻。9月,日军第五师团野津道贯率部2万人分数路包围平壤。
清朝政府从7月中旬开始,先后派遣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升阿等率军29营赴朝。驻守平壤的总兵力,计步、马、炮约1. 5万人,拥有野炮4门、山炮28门、速射炮6门,任命了从牙山退下来的叶志超 (?—1901) 为各军统帅,贮存了足够一个月食用的军粮。
9月15日,侵朝日军分四路猛攻平壤。在大同江南岸战场,马玉昆指挥的毅军及盛军一部分,与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战和白刃格斗,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日军混成第9旅团将校以下死者140人,伤者290人。城北牡丹台、玄武门战场,这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投入的兵力也最多。清军在左宝贵 (1837—1894) 指挥下,凭险拒守,最后牡丹台陷落。
清军统帅叶志超,从一开始就想弃城逃跑。左宝贵派兵监视叶志超,防止他逃跑。牡丹台失陷后,左宝贵在玄武门坚持指挥作战,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身上多处负伤,仍裹伤迎敌,最后中炮英勇牺牲。玄武门被日军炮火摧毁,仅余四柱。牡丹台、玄武门的失陷和左宝贵的牺牲,使叶志超惊恐万状,下令各军撤退,狂奔500里,退入中国境内。
相关参考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之间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此战,中国战败,国耻又添一笔,至今令人扼腕叹息。其中的平壤之战,是中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
> 历史上中国共参加过三次“平壤之战”,是三个不同朝代的三次战争,第一次是唐军与高句丽、百济军的作战;后两次是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正面交锋的两次大战。>> 攻高句丽之平壤之战>> 显庆五年(660
平壤之战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也是甲午战争中最为重要的,这次战争日本想要将清军在朝鲜的力量全部清除,当时日军开始逐渐进军平壤地区,他们的力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而清军则有一万五千多人,在一天的激烈战争之
> 船桥里战斗>> 在9月15日这天早上,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战役在三个战场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9月15日凌晨3时,大岛义昌指挥的日
中朝联军围歼日军的平壤之战 明万历二十年(l892年)四月,日本派兵侵朝,占领平壤等地。明廷应朝鲜国王李吆的请求,两次派兵援朝,均
历史人物 吴大澂在甲午战争清军败局已定时上书朝廷请缨出战,结果如何
1895年1月,持续了5个月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在陆战上,由于清军将领叶志超贪生怕死,在平壤之战中不战而逃,将朝鲜全境拱手于人,导致日军轻轻松松地占领了朝鲜,并趁势突破鸭绿江防线,入侵辽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