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叶志超简介,叶志超简介

Posted

篇首语: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叶志超简介,叶志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叶志超简介,叶志超简介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畏敌北逃的直隶提督叶志超亦率军退至平壤,并被清廷任命为平壤清军总指挥。平壤原是朝鲜旧都,是朝鲜北部水陆交通枢纽和战略重镇,位于大同江西岸,山环水抱,形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台山修筑。驻守清军1.5万人,划为四个防区:城北防区由左宝贵所部奉军和丰升阿所部盛军等驻守;城西防区由牙山军驻守;城南防区由卫汝贵所部盛军和毅军之一部驻守;城东南大同江东岸防区由马玉昆所部毅军驻军;叶志超坐镇城内,居中调度。由于叶志超对敌情了解甚少,临战又突然改变决心,就在其仓卒作出防御部署的同时,日军由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指挥的新建第1军1.6万人已完成对平壤的合围。

  日军方面在打败牙山、成欢清军后,即准备北攻平壤。9日2日,在朝日军第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贤决定将1.5万日军分作四路进攻平壤。具体部署是:陆军少将大岛义昌率5000日军由汉城出发,沿大道指向平壤东南,从正面进攻;野津道贯率兵5000渡大同江下游,进攻平壤西南;陆军少将立见尚文率兵 2000渡大同江进攻平壤东北,称“朔宁支队”。陆军大佐佐藤正率兵3000自元山登陆(称“元山支队”),攻平壤北部,截断清军后路。四路分进合击,定于9月15日包围平壤,发动总攻。9月13日,四路日军均已逼近平壤,元山支队进至顺安,切断了清军退往义州的后路。14日晨,元山、朔宁两支队一齐发起攻击,攻占城北山顶清军营垒数座。左宝贵亲自督队争夺,未能成功,只得率部退入城内。当晚,叶志超见城北形势危急,主张弃城逃跑,遭到左宝贵等将领的反对。左宝贵派亲军监视叶志超,防止其逃跑。9月15日晨,日军分三路发起总攻:大同江东岸的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在大岛义昌率领下分三路进攻平壤城东南。扼守大同江东岸的马玉昆部奋力抵抗,与进攻之敌展开肉搏,自晨至午后,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北路战斗更加激烈。日军于当天拂晓再次发起进攻,左宝贵亲自登玄武口指挥。战至上午,日军先后攻破玄武门外的五座堡垒,并向玄武门猛烈突击。左宝贵为表示誓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身穿黄马褂,继续指挥,中炮阵亡。日军于中午占领玄武门。在此紧急关头,作为主帅的叶志超不是部署力量加强防守,而是让部将在城头竖起白旗投降,并下令撤军。当时东西两路清军已将进攻之敌击溃,正准备乘胜出击,接到撤军命令后只得率部回城。总指挥叶志超回城后惧骇不已,决定乘雨夜弃城北逃。当晚,清军从平壤城七星门和静海门蜂拥外出,沿义州大道向北溃退,于城北山隘遭日军伏击,人马自相践踏,2000余人,俘虏数百人。清军退至顺安时,又遭日军拦击,损失惨重。16日,叶志超等逃至安州,然后又往义州逃跑。至24日,叶志超率残部在一周内狂奔250公里,放弃朝鲜北部义州等战略要地,全部退过鸭绿江,撤至境内。日军随之占领朝鲜全境,并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点评:此战,前后不过两天,日军伤亡700余人,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683人。清军的惨败,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前敌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不思拚战,遇战即率部溃逃,致使军心大乱。从战略上看,清政府执行消极抵抗政策,没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勇 气和决心,一味坚持保守方针,致使2万清军株守平壤,坐待敌人进攻。从作战指挥上 看,清军更是无所作为。在战争已经开始,敌人进攻在即的时候,清政府任命成欢逃将 叶志超为各军总统,作为前敌主帅。叶志超庸懦怯敌,既不敢驱军南下,主动歼敌,也 没有保卫平壤的决心,一经接仗,精神先溃,再次率先逃跑,致使军心大乱,在撤退过 程中多次被日军截击,死伤枕籍。平壤之战失败,叶志超确应负主要责任。至于日军方 面,早将清军底牌摸清,故能按原定计划稳步推进,凭借优势火力和组织完善、训练有 素的军队打败清军。此战后,日军完成对朝鲜全境的占领,很快侵入中国境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叶志超简介,叶志超简介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

历史人物 清朝将领叶志超简介 叶志超是怎么死的

  叶志超,清朝淮军将领,安徽合肥汉族人,字冠群,号曙青,绰号叶大呆子。公元1838年,叶志超出生在肥西县花岗镇圣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叶志超于是被他的舅父收养,帮

如何评价清末名将叶志超?叶志超为什么弃城而逃?

  叶志超是清朝末年淮军将领,曾经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覆灭捻军、镇压热河起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  叶志超生于公元1838年,去世于公元1901年,幼时父母双亡被舅父收养,少时帮助舅父放牛干些杂货,

历史人物 平壤之战中,叶志超溃逃500里为何依然能安度晚年

《清史稿·叶志超传》记载,平壤之战中,守城的各军总统叶志超不战而退,连夜逃跑,“趋五百余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于是“逃跑将军”狂奔500里溃退回国成为人尽皆知的笑柄。日军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之后

不只有“逃跑将军”叶志超,还有激战平壤的民族英雄左宝贵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之间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此战,中国战败,国耻又添一笔,至今令人扼腕叹息。其中的平壤之战,是中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三、成欢驿之战

>  战事一起就没有休止,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上。在北洋海军护航舰队于丰岛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的同时,清朝政府驻扎在朝鲜牙山的陆军部队,也遭到了日军少将大岛义昌指挥下的陆军混成旅团的攻击。叶志超、聂士成

历史人物 吴大澂在甲午战争清军败局已定时上书朝廷请缨出战,结果如何

1895年1月,持续了5个月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在陆战上,由于清军将领叶志超贪生怕死,在平壤之战中不战而逃,将朝鲜全境拱手于人,导致日军轻轻松松地占领了朝鲜,并趁势突破鸭绿江防线,入侵辽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