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屈从法国讹诈的《天津简明条约》
Posted 条约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屈从法国讹诈的《天津简明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屈从法国讹诈的《天津简明条约》
1883年(清光绪九年)12月中旬,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于红河三角洲地带的清军和黑旗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犯,妄图驱逐中国军队,完全占领北圻(越南北方十六省),以便沿红河上溯,侵入中国西南地区。中国军队被迫应战。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爆发之后,法国侵略军以强大的兵力,水陆并进,直扑中国军队驻扎的山西、北宁等地。12月16日夜,驻守山西的黑旗军与清军,经过连续3天的浴血奋战,毙伤敌军近千人,但终因伤亡过重、孤立无援而被迫撤出。法军占领山西。而后,法国侵略军调集兵力1.8万余人,炮舰20余艘,进犯清军全力经营的军事重镇北宁。由于清军墨守“不准衅自我开”之命令,采取消极应付的作战方法,再加上前线指挥官昏聩无能、贪生怕死,在法国侵略军的三面环攻下,全线溃散,于3月12日撤往谅江、太原、北宁亦被法军占领。3月19日,谅江、郎甲、太原相继失守。4月初,兴化、临洮、宣光一线亦先后被法军占据。至此,法国侵略军依仗武力,达到了占领红河三角洲全部重要城市的战略目的,逼近中国边境。
前线战事的失利,引发了清政府中央和前线人事方面的大变动。为了掩饰败绩,当政的西太后那拉氏在下令拿问云南巡抚唐炯、广西巡抚徐延旭之后,乘机将战败的责任推到和她有矛盾的恭亲王奕訢头上。4月8日,西太后那拉氏将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全部军机大臣予以更换,又于12日任命贝勒奕劻管理总理衙门事务,取代恭亲王奕訢。20日,密谕竭力主和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保全中法和局,通盘筹划,酌定办理,不可迁延观望,坐失事机”。李鸿章等人遂加紧进行妥协求和的活动。他一方面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及德璀琳、金登幹等洋人,与法国政府秘密往来,探询法国政府的和议条款,另一方面则通过总理衙门,撤去主战的曾纪泽驻法公使的兼职,为和谈铺平道路。
法国政府虽在越南北方的军事进犯中取得一系列胜利,但面对兵员损失惨重、补给接济不足的状况,亦无力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急切地希望通过外交活动得到一段休整时间,以便积蓄力量,再谋新图。于是,就乘北圻取胜的有利时机,加紧向清政府诱和。3月30日,德籍前天津税务司德璀琳自欧洲返华,法国水师总兵福禄诺,就邀其商议调解中法争议事。4月6日,福禄诺提出解决办法五条:一、中法订立南省通商章程;二、承认法国保护越南权利,法越约章中措词保全中国体面;三、速将驻法使臣曾纪泽调开,否则不与中国商议;四、法不索兵费及占据东部沿海地方为质;五、在天津或北京立一简明条约。德璀琳将和谈议定书带至天津,送交李鸿章。进行诱和。
清政府急迫求和与法国政府的诱和一拍即合。5月6日,在德璀琳的勾串下,李鸿章与福禄诺在天津举行会谈,议定简明条约五款。第二天,李鸿章将此五款函告总理衙门。9日,得旨允行。10日,清廷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全权代表福禄诺办理条约事务。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简明条约》。
该条约亦称中法《天津简明条款》,又称《李(鸿章)福(禄诺)条约》,全文共五款,内容如下:
一、法国保全助护中国南界毗连的北圻地区。
二、中国将驻北圻各防营即行撤回边界。
三、法国不向中国索偿赔费,但中国应许以毗连北圻之边界,所有法、越与内地货物听凭运销。而在日后遣使议定商约税则时,期于法国商务极为有益。
四、中国对法越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概置不问。法国则允在与越南议改条约之内,不插入伤碍中国体面字样,并将以前与越南所立各约,尽行销废。
五、三个月后,各派全权大臣会议详约。
中法《天津简明条约》的签订,使法国侵略者实现了驱逐清军、占领北圻的企图,初步达到其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战略目的,也使法国侵略者既攫取了操纵和控制越南政务的权利,又获得在中越边界地区任凭运销商货的权益。这一完全违背了中越两国根本利益并屈从法国侵略者讹诈而签定的条约,遭到举国舆论的一致谴责,连统治集团内部也有人指斥李鸿章通敌,“比诸秦桧、贾似道”。5月13日,签约的第二天,清光绪皇帝就以《天津简明条约》未将越南为我藩属一层切实说明,命李鸿章务于详约内注明,并将商务界务,确切分明,议定后必须请旨定夺。16日,光绪皇帝又以各方不满《天津简明条约》,谕旨李鸿章“博采群言,不可稍执成见”。但是,以当权的西太后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统治者,却完全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约,以为这样一来,即可避免一场危险的战争,换来所希望的“和局”。孰知,侵略者欲壑难填。法国政府从清政府退让妥协的行径中,窥测到获取更多权益的可能性,乃大肆备战,准备挑起新的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相关参考
金佛郎(现译法郎)案缘自《辛丑条约》。按照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共向八国赔款4.5亿两白银(这4.5亿两白银若按照海关银两市价折换为各国货币,其标准是
1856年(清咸丰六年),英国制造衅端,进攻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以前,法国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因为非作歹而被处死。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也派出远征军,与英国共同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
天津条约签订时间《天津条约》是在天津签订的,是清政府在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的强迫之下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那么《天津条约》签订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天津条约》图片《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6月18日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至1844年,英国与趁火打劫的美、法等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有:《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八年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溯白河而上,进逼天津。直隶总督谭廷襄吓得魂飞魄散,主张
1884年(清光绪十年)5月11日,中法《天津简明条约》即将签字画押时,法国议和全权代表、水师总兵福禄诺节外生枝,又向清政府议和代表、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新的条款,无理要求要将清军于6月5日和6月25日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在两次与清政府的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英国制造了“亚罗”号划艇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一度攻入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国联合法国,派出远征军到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于北塘登陆,而清军却连战连败,以致塘沽、大沽、天津、通州相继被英、法侵略军占领。到9月底,联军已进抵北京东郊。此时,清政府已经乱作一团,咸
从1883年到1884年,中法两国因为越南问题爆发的战争,使得大清国在战争和外交上都处于被动局面。虽然李鸿章与法国人福禄诺匆匆签订了《中法简明条款》,但这这个条约,法国政府不满意,于是双方又再次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