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法军扩大战争的导火线——北黎冲突
Posted 公使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法军扩大战争的导火线——北黎冲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法军扩大战争的导火线——北黎冲突
1884年(清光绪十年) 5月11日,中法《天津简明条约》即将签字画押时,法国议和全权代表、水师总兵福禄诺节外生枝,又向清政府议和代表、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新的条款,无理要求要将清军于6月5日和6月25日分别退出高平、谅山及老挝,派兵巡边驱逐黑旗军等写入条约文本,因遭李鸿章的拒绝而未能得逞。
《天津简明条约》签订后刚刚几天,欲壑难填的法国侵略者,就向清政府频频施加压力,强迫清军退出北圻(越南北部十六省)。5月15日,福禄诺致函李鸿章,询问清军撤兵日期。16日,福禄诺又面见李鸿章,要求订出清军撤兵之期。李鸿章据条约规定三个月后派员制订详细条款的条文予以拒绝。17日,福禄诺向李鸿章提出要北圻清军定期撤退,法军将于6月5日进驻高平、谅山,7月1日进驻保胜(今老街)的《节略》,李鸿章迫于朝野舆论的压力而未敢应允。福禄诺无奈,画押勾销这个无理要求,于第二天离津返回法国。
法国侵略者见在谈判桌上未能实现其侵略目的,就调兵遣将,企图凭借武力,强行将清军驱出北圻。5月30日,法国侵略军攻占宣光府,逼近保胜。6月4日,法国侵略军借口巡界,分兵两路进犯谷松、屯梅,12日占领该地,迫近谅山。法军的军事行动,引起清政府的关注。18日,清政府一方面命李鸿章迅即照会法国政府,责问举兵实情;另一方面则令云贵总督岑毓英、广西巡抚潘鼎新,“严饬各营,仍扎原处,不准稍退,倘法兵扑犯,惟有决战”。
1884年6月19日,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米乐,派遣法军将官杜森尼率兵900余人,自浪张府北犯。22日行抵北黎(亦名观音桥,即今北丽),接近清军防地。清军前敌将领、署广西提督王德榜等派使者通知杜森尼,言尚未接获上司撤退的命令,劝其停兵勿进,“并非常合理地请求他通知法国当局转递必要的命令”。23日,杜森尼蛮横地予以拒绝,扬言“和与不和,三日内定要谅山”。随后指挥法军炮击清军防地。清军被迫还击,将法军击退。此役,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死伤300余人。24日,法军再度进犯。王德榜等指挥清军迎战。法军死11人,伤35人,丢弃大量军用物资,狼狈而逃。这就是法国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而蓄谋挑起的“北黎冲突”,亦称“观音桥事件”。
“北黎冲突”发生后,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对清政府讹诈恫吓,乘机扩大事端。6月26日,法国政府外交部照会清政府驻法公使曾纪泽,谓法军依约往收谅山,被清军攻击,清政府应负衅责,28日,法国署理公使谢满禄照会清总理衙门,胡说法军依照《天津简明条约》的续约三款(即福禄诺致李鸿章《节略》)往收谅山,被清军攻击,清政府应负衅责。总理衙门当即予以拒绝,否认另有续约三款。29日,清总理衙门又复照谢满禄,声明:《天津简明条约》于界务、商务均未议定,更无清军应撤日期, “法军率往攻打,衅咎由法负”。30日,法国东方舰队副提督利士比派日格密会晤李鸿章,要求清政府为“北黎冲突”惩官罚款,李不允。7月1日,法国署理公使谢满禄再次照会清总理衙门,要求立将北圻清军撤回中国边界。2日,总理衙门照复谢满禄,谓《天津简明条约》虽订有清军防兵调回之条款,但并未声明调回之地及调回之时,故此事须待两国大臣议定而后行;同时,要求已抵达上海的法国新任公使巴德诺速来天津,以便会商,并请电告法军勿进。
与此同时,英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打着“调停”的旗号,为虎作伥,强压清政府依照《天津简明条约》先行退兵,边界容后再议。清总理衙门以“详约未定,原扎防营不能调回”予以拒绝,使赫德碰壁而归。
7月4日,法国政府总理茹斐理照会清政府驻法公使李凤苞,申责清政府背约,要求另议赔补。同时扬言:清政府须照约撤兵,法国新任公使巴德诺方能北上。7月,茹斐理及法国海军部分电巴德诺与法国东方舰队提督孤拔,随时听命派出舰队前往基隆和福州。清政府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武力威胁,急欲息事宁人,于8日电令李凤苞,请照会法国外交部,催巴德诺早日来津议约,并同意驻越南北圻的清军于一个月后撤完。法国侵略者得寸进尺。9日,茹斐理照会李凤苞,通知清政府必须立即满足法国要求,否则“将有必要直接地获取担保与应得的赔偿”。12日,法国署理公使谢满禄向清总理衙门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遵照《天津简明条约》办理,特旨通饬北圻戍兵速退,赔款2.5亿法郎(合银1250万两),并限7日内复明照办,否则当自取押款,自取赔款。13日,法国海军部长裴龙通电孤拔调集舰队开赴基隆、福州。孤拔随即率法国东方舰队驶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准备直接进攻中国领土,谋求用武力实现“踞地为质”,迫使清政府就范的侵略意图。
清政府在法国侵略者的武力威慑下,一味退让妥协,以保和局。7月13日,清总理衙门赶忙复照谢满禄,表示“现已撤兵,一月后撤竣”。19日,清政府授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大臣,克日赴沪,与法国新任公使巴德诺议办详细条约,并向美国公使杨约翰呼吁进行“调解”。20日,更命驻法公使李凤苞,向法国政府说明“极愿和好之意”。
清政府在政治上的屈服,非但未能换取和平的局面,反而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一再节外生枝,肆行敲诈。7月19日,法国外交部照会李凤苞,限7月31日前,与巴德诺议妥赔款,限期内兵船不动。28日,巴德诺在与曾国荃谈判时,要求革除刘永福爵职,赔款2.5亿法郎,议定交银地方与期限等三款。8月1日,法国政府拒绝美国政府公断“北黎冲突”的建议。2日,巴德诺照会曾国荃,以中国对赔款既有异议,昨日限期已满,声明“此后法国任凭举动,无所限阻”。此后不久,法国悍然发动进攻基隆、马江的大规模战争,战火燃烧到中国领土,法国侵略中国的甲申战争进一步扩大。
相关参考
...钦州的刘永福率黑旗军参加此次战争,战争期间屡次大败法军,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欧洲:所有欧洲强国都卷入战争 虽然任何卷入这场大规模斗争的国家都各有其特殊原因,但造成欧洲战争升级和扩大范围的普遍原因有二。其一,是宗教改革,导火线是1517年马丁&mi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欧洲:所有欧洲强国都卷入战争 虽然任何卷入这场大规模斗争的国家都各有其特殊原因,但造成欧洲战争升级和扩大范围的普遍原因有二。其一,是宗教改革,导火线是1517年马丁&mi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被人孰知的战役莫过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然而却有这样一场战役使一些中法战争中的中国将领被国人所了解,这便是中法战争,历史上也把这场战争称之为清法战争。在这场不胜
浴血奋战的士兵白白牺牲了,国家的钱白白浪费了,最后赢得了一个好战的名声和一个谁也理不清的烂摊子,贻害至今。相比中法战争而言,中印战争绝对是一个笑话。清政府虽然不行,但是人家不傻,每次割地赔款都是走投无
1812年6月,法兰西皇帝拿破仑调集了60万大军进攻俄国。俄国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法军迅速推进到俄国腹地数百公里的斯摩棱斯克。此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重新起任
三十年战争是1618年至1648年以德国为主要战场的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最初它只是德国诸侯之间的一场内战,后来因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先后卷入,而最终演变成一场争权夺利的国际战争。 962年,德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发动中法战争时,法国已从普法战争失败所造成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军事力量有所恢复.中法战争过程中,法国远征军的兵力最多时有两万余人。法国远征军司令部下辖两个旅和一个内河舰队。每旅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发动中法战争时,法国已从普法战争失败所造成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军事力量有所恢复.中法战争过程中,法国远征军的兵力最多时有两万余人。法国远征军司令部下辖两个旅和一个内河舰队。每旅
中法战争爆发后,台湾危机,清政府命令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7月16日,刘铭传毅然渡海奔赴台湾,7天以后,战争就在台湾打响。当时台湾防务十分薄弱,总共40营官兵,号称2万人,却要守卫2千余里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