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台湾军民抗击法军
Posted 舰队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台湾军民抗击法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台湾军民抗击法军
中法战争爆发后,台湾危机,清政府命令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7月16日,刘铭传毅然渡海奔赴台湾,7天以后,战争就在台湾打响。
当时台湾防务十分薄弱,总共40营官兵,号称2万人,却要守卫2千余里的海疆。名为水师,却无船舰,岸炮也极少。8月4日,法军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军舰5艘逼近基隆,猛轰基隆炮台。刘铭传诱敌深入,埋伏部队,从东西两侧包抄敌人,获得首战的胜利,毙敌百余人,俘获大炮4尊。清朝政府发银3000两以资犒赏。
10月1日,法舰队司令孤拔亲自指挥进攻,将舰队分为两部,向基隆、沪尾 (淡水) 同时开火。基隆在台北的东北,有良港和煤矿,距台北50余里; 沪尾在台北的西北,是台北的门户,距台北30余里。两处受攻,刘铭传的处境十分为难。他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放弃基隆,炸毁煤井,转移机器,集中兵力确保沪尾。沪尾的兵力得到加强,敌人连攻7天,阴谋未能得逞。10月8日,法军四五百人进入伏击圈,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合击,当场毙敌300余人。事后,孤拔向法国政府承认: “淡水失败严重”。
从10月下旬开始,法军封锁台湾所有海口,妄图困死台湾人民。刘铭传一面电告清朝政府,一面积极自救。他号召当地绅士和民众,出钱出力,保卫家乡。台湾士绅自动捐银近百万两。各地民勇,与官军并肩战斗。1885年2月,清政府几路援军先后到达,抗法力量得到加强。随着越南战局出现转机,法军先后撤离基隆和澎湖。
相关参考
东北军民抗击沙俄入侵之战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沙皇俄国为了推行“黄俄罗斯”计划,一面参加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北京,一面征
中国军民抗击日寇入侵的明抗倭战争 14世纪,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内战,在战争中溃散的武士、浪人勾结海商及失业流民组成海盗集团,不断窜
在马江海战严重失利以后,台湾军民坚持了长期的抗法战争。1885年春,中国军队在老将冯子材(1818—1903)指挥下,又相继取得了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当法军一举攻占谅山、公然侵
被迫开港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者屡次进攻台湾,欲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在时任台湾兵备道姚莹的率领下,台湾军民英勇抗击英军,五战五胜,震撼中外,奈何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内地却屡次战败。虽然英国
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于1836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早年加入湘军,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之后升为直隶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
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于1836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早年加入湘军,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之后升为直隶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
台湾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进犯我国辽东半岛,打败了清军,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占领了旅顺、大连。同年十二月,清政府派张荫桓、邵友濂到日本广岛求和,遭到日本拒绝。次年二月
保家卫国的台湾军民抗曰战争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旨赴广东办理防务。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军进犯谅山,窥伺广西,率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多次上疏主战,反对和议,疏中有“五可战,
从1937年起,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已达6年。丘吉尔的演说完全无视中国人民长期、英勇的抗战自救历史,以高傲的姿态声称将在击败德国后到东方去“拯救中国”。这种典型的“先欧后亚”论对于渴望得到国际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