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
Posted 阳城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
编钟的特点是形状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用途是用来演奏。
来历是: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音乐家随即用此演奏歌颂当代领袖的颂歌《东方红》。
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
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
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扩展资料
叶家山墓地将编钟历史前推500年,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在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或将改变对钟的起源的认识。
考古人员在编号墓墓壁二层台发现了1个镈钟和4个编钟,5件为1套。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认为,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编钟,此次发现的编钟属于西周早期,有5至6个编钟,其数量和规模超过同时期已发现的编钟。
湖北随州再次发现编钟,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改变对钟的起源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钟
相关参考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
一、特点1、羊毛服装和纺织品可天然抗异味。羊毛纤维可吸收大量的水气——是棉吸湿量的两倍,聚酯纤维的三十倍——帮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汗液、细菌和异味积聚。2、相较棉和聚酯纤维等其它天然或人造纤维,羊毛面
中华五千年历史里,在我国商、周两代就有青铜器具的出现了,这些文化古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当时商朝人物身份的标识。在差不多4000年的商朝,就挖掘了大
香料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里川菜世界微杂志将对烹调中的香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前两期关于香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摆脱贫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飞黄腾达”的途径
清朝服装特点是什么?特点:清朝服饰大体上追求清秀,简洁,窄袖紧身。反映了清朝的保守性,闭关锁国的性格。清代满族妇女的服饰,一般是穿旗袍,外罩马甲,穿高跟在脚心的花盆底鞋。汉族妇女有“男降女不降”之说,
一、历史1、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2、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
战国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1978年5月出土。这套编钟共64件,依照铜钟的大小和音高次第成组悬挂,故称编钟。总重量达二千五百多公斤。这种乐器是我国古代用于祭祀典礼和宴飨的礼乐器。编钟分8组3层悬挂在钟架
浅谈曾候乙编钟对中国音乐史的重大意义怎么写?急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