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脉证怎么用?《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脉证

Posted 《刘河间伤寒医鉴》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脉证怎么用?《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脉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脉证怎么用?《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脉证

《活人书》∶阴毒,脉疾七至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阴毒已深也,六脉沉细而疾,尺部断小,寸口或大。若误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二证者,便急服辛热之药,一日或二日便安。若阴毒渐深,其候沉重,四肢首冷,腹痛转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胀满,结硬燥渴,虚汗不止,六脉但沉细而疾,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于气海关元二穴灸三百壮,以手足和暖为效,仍兼服正阳散。守真云∶然既脉疾,至七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阳热极甚之脉也。世俗妄传阴毒诸证,以《素问》验之,皆阳热亢极之证,但热于内,在里极深,身表似其阴寒者也。及夫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也,谓五行之道,实甚则过极,则反似克己者也,是谓兼化。
如万物热极,反出水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是以火极而反以水化也。《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心烦,大则病进。(注曰∶数急则热,故烦心也。)又,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注云∶谓人迎大于寸口脉一倍。余盛同法。又云∶俱盛,谓大于平常之脉四倍也。)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相关参考

《疡医大全》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

夫脉之大体二十六种,此诊候之纪纲也。细而论之,毫厘少差,举治必远。总而言之,逆从虚实,阴阳而已,两者议之,以要其中,谨于诸家脉法中撮其机要,删去繁芜,载其精义。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中医词典》r~s 《伤寒医鉴》

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寒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末以《素问》引文加

《刘河间伤寒医鉴》 马宗素·元

伤寒医鉴怎么用?《刘河间伤寒医鉴》 伤寒医鉴

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后邪说蜂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非,而六经之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阳厥极深

《活人书》云∶伤寒,阴盛隔阳,病患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水者。又云∶大抵阴毒,因肾气虚寒,或因冷物伤脾,外感风寒,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倦怠,四肢逆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湿热下利

《活人书》云∶伤寒下利多种,须辨阴阳,勿令差互。大抵伤寒下利多种,须看脉与外证。下利脉大者,虚也。脉微弱者,为自止。寒毒入胃,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黄白,或青,或黑,或下利清谷。湿毒瓦斯甚,则下利腹痛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湿热发黄

《活人书》云∶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此名中湿。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留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内中湿也。主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又云∶以寒湿在表不解,为不可下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六经传受

《活人书》∶太阴、少阴、厥阴,皆属阴证也。少阴者,肾也,厥阴者,肝也,太阴者,脾也。何谓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主胸膈胀。何谓少阴?少阴者,肾之经,主脉微细,主心烦欲寐。或自利而渴者,何也?谓中病时,腠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好用寒药

《活人书》云∶伤寒,论家方论不一,独伊芳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况有好凉药者,附子、硫黄,笑而不喜用,虽隆冬,使人服三黄丸之类,又有好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

《刘河间伤寒医鉴》 论小儿疮疹

《活人书》云∶小儿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痛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解肌,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尤不可转泻。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药利之,宜其毒也,误矣。又云∶疹痘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