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相关tags:

尚书_名词解释: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其主客尚书令至成为总揽事权的贵官。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以某曹名义。汉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清未增设外务、邮传等部,主官亦称尚书。宣统三年,始改尚书为大臣。

礼部尚书的官职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礼部尚书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礼部尚书这个官职,那礼部尚书在古代究竟是负责做什么的呢?礼部尚书最早是从北周开始设立,到了隋唐属于六部之一,此后一

历史秘闻 《尚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尚书》-名书简介作者:孔丘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春秋时期《尚书》-背景搜索《尚书》原称《书经》,也可单称作《书》。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若干殷周时代的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属于“四

历史百科 《今文尚书》略说

《今文尚书》略说《汉书·儒林传》云:伏生名胜,为秦博士,以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孝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伏生老,言不

铁嘴尚书万之明

清雍正年间的户部尚书万之明人称“铁嘴尚书”,只因他深居简出,从不吃别人的宴请,也绝不宴请别人,自进入官场二十年来从未破例,为此疏远了不少上司和同僚。但由于万之明做事勤勉、为官清廉,颇得雍正皇帝赏识,故

历史人物 明朝刑部尚书洪钟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洪钟别称:自号两峰居士字号:字宣之所处时代:大明王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钱塘人主要成就: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洪钟个人洪钟(?-1523年),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

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

李卫(1686―1738),江苏桐城人,康熙捐资员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同鄂尔泰、田文镜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

“红杏尚书”宋祁简介 宋祁鹧鸪天

  宋祁  宋祁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与兄长宋庠并称“二宋”,因作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红杏尚书”宋祁简介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

《尚书》中周人自称有夏,难道商汤没有灭夏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汤灭夏,史书上称之为“殷革夏命”,说的是商朝开国君主天乙汤讨伐夏桀,灭夏建商的历史事件。这件事,《尚书汤誓》和《诗经商颂》中说得很明白。然而,在解读《尚书》过程中,真知堂发现,周人

《尚书•商书•伊训》学习之十三

《尚书·商书·伊训》学习之十三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译:商成汤离世后,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议:本篇是伊尹教导帝王太甲的训词,伊尹是帝王之师。

历史经验 袁崇焕智胜尚书——沉着应对,以智对敌

袁崇焕智胜尚书——沉着应对,以智对敌袁崇焕乃是明末的大将,抗击侵略的英雄,他在年幼的时候就胆识过人。民间流传着他智胜尚书的故事。在袁崇焕10岁的时候,他居住在石龙镇。袁崇焕的祖父开设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