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

相关tags:

平壤之战名词解释:中日甲午战争战役之一。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清廷遣清军39营入朝,驻守平壤。下旬叶志超率溃兵至,升统诸军。平壤城高而险,但清军官兵离心,将领争雄,纪律松弛,既未南下击敌,又未分兵扼守,而是群集孤城,漫无布置,待敌来攻。
9月,日军1.5万人由汉城分4路奔至平壤。清军俟日军逼近方仓促划防,以聂桂林部为策应,叶志超居城中调度。15日日军总攻,马玉昆部与敌激战于城东和大同江东岸营垒,卫汝贵部在城西南击退偷袭之敌军,攻占平壤北面顺安,截断清军北归之路的敌元山支队,会同敌朔宁支队由城西城北抄袭清军,进据城北山顶,猛扑牡丹台。
左宝贵战死,玄武门破。当晚清军弃城北逃,中伏重损。
此战后朝鲜全境为日所据,战火烧向中国境内。

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

>  船桥里战斗>>  在9月15日这天早上,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战役在三个战场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9月15日凌晨3时,大岛义昌指挥的日

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三、激战与溃败

>  形势>>  现在,平壤的三个战场的基本形势是:大同江南岸战场,马玉昆所部毅军击溃了日军进攻,获得胜利;西南战场,胜负未分;只有城北玄武门战场各垒被攻陷,牡丹台、玄武门失守,但日军尚未入城,对清军

甲午战争李鸿章尽力了吗 平壤之战淮军精锐尽亡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炮轰济远舰,重创广乙舰,击沉清政府租借的运兵船――英国商船高升号,打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枪。日本如此猖狂地重创清军之后,清政府和李鸿章居然作出了乐

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上作战 血战平壤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

历史人物 叶志超简介,叶志超简介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