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桥里战斗>> 在9月15日这天早上,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战役在三个战场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9月15日凌晨3时,大岛义昌指挥的日
中朝联军围歼日军的平壤之战 明万历二十年(l892年)四月,日本派兵侵朝,占领平壤等地。明廷应朝鲜国王李吆的请求,两次派兵援朝,均
统帅无能指挥不当的平壤之战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宣战。光绪二十年(l894年)七月,清政府先后派总兵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
> 形势>> 现在,平壤的三个战场的基本形势是:大同江南岸战场,马玉昆所部毅军击溃了日军进攻,获得胜利;西南战场,胜负未分;只有城北玄武门战场各垒被攻陷,牡丹台、玄武门失守,但日军尚未入城,对清军
《清史稿·叶志超传》记载,平壤之战中,守城的各军总统叶志超不战而退,连夜逃跑,“趋五百余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于是“逃跑将军”狂奔500里溃退回国成为人尽皆知的笑柄。日军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之后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拂晓,一声号炮响起,平壤之战开始。站在西城城墙上的小西行长,严阵以待,等待着明军的进攻。然而,令他不解的是,号炮声响过之后,明军既不向前冲,也不架设云梯,而是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炮轰济远舰,重创广乙舰,击沉清政府租借的运兵船――英国商船高升号,打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枪。日本如此猖狂地重创清军之后,清政府和李鸿章居然作出了乐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之间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此战,中国战败,国耻又添一笔,至今令人扼腕叹息。其中的平壤之战,是中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兵团作战。 是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上旬,清政府增派陆军29营抵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