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

相关tags:

洋行名词解释:①即十三行,亦称“洋货行”、“外洋行”。
参见“十三行”。②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经济侵略所设的企业机构。
这些行号历来的称谓颇为纷歧,有的称为公司,有的称为代理行或贸易行,也有的称为洋行。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先在广州创设,此后,英、印散商及它国商人也在广州设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一般称代理行。
1833年(道光十三年)随着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在华贸易垄断权,在广州出现了一个创设代理行号的高潮。1837年广州外商洋行已有150家。
起初这些洋行主要经营鸦片与原棉,进入20年代,一般从事鸦片走私贸易。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外商纷纷在通商口岸设行,户头不断增加,洋行业务亦由代理行扩充到自营贩销,并以贩卖鸦片所得大量利润开始向航运、船舶修造及银行等专业领域投资。
甲午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取得在华设厂、开矿、筑路的特权,于是外商洋行和投资迅速增加。
洋行资本向内地伸入,对铁路、工矿、金融部门的直接投资,对军阀政府的政治、军事借款也随之大增,洋行不仅赚取到大量超额利润和利息,而且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经济、财政和金融市场。在华洋行的发展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华的历史。

历史百科 怡和洋行天津分行开设

洋行,是伴随着各国租界的开辟而出现的。租界建立后,外国商人纷至沓来,他们从天津深入中国内地,采购各种适销的农副土特产品,从天津口岸运销国外;同时从国外运来各种廉价的机器产品,通过天津推销到中国内地。从

中国国土上的国中之国

  1、天津蝠鹿洋行发行的印有日本军官的明信片。  2、1900-1920年,天津。印有英租界街道的明信片。  3、天津蝠鹿洋行发行的印有日

历史百科 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郑观应(1842—1922),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7岁到上海学做生意,进新德洋行,后在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当过买办。1878年捐资得候补道员,结识李鸿章。1880年,受李鸿章委

历史百科 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行驶在老城西南城角光绪二十八年(1902),世昌洋行获得了在天津设立电车电灯公司的专利权。但是,世昌洋行本身没有投资能力,便将专利转让给比国通用银行财团。比利时人梅雅德与德璀琳,首先在“都统

唐廷枢

  唐廷枢(汉语拼音:TangTingshu,1832~1892),中国清末洋行买办,洋务企业活动家。字景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851年起,先后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和上海海关担任译员10年。18

徐润

  徐润(汉语拼音:XuRun,1838~1911),中国清末买办,工商业活动家。字雨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生于买办世家。1911年3月9日卒于上海。14岁到上海,在伯父徐昭珩(钰亭)的宝顺洋行学

国民党史 杨衢云

杨衢云名飞鸿,原名合吉,字肇春,号衢云,福建海澄(今龙海)人,1861年生。早年在香港造船学校学习机械,毕业后任香港湾仔国家书院教员,招商局总书记,新沙宣洋行副经理等职。1892年与谢缵泰等在香港创设

铁路如何毁灭清朝

1143年前的今天,1876年7月3日,上海的市民和妓女们,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这一天,由英国怡和洋行主持修建的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正式投入运营,对于当时老百姓的反应,《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