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的东林党“清官”为何会死于“受贿”
Posted 东林党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朝的东林党“清官”为何会死于“受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朝的东林党“清官”为何会死于“受贿”
明朝天启年间,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进入血腥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天启五年(1625) 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殉难,时称六君子。
魏忠贤消灭东林党本身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东林六君子的罪名是受贿贪腐,而这六人自己也承认确实受贿贪腐,并且主动、积极退赃。
东林党与魏党进入实质性交火的时候,双方使出的都是各自的优势。政治斗争,东林党那可是强项——东林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东林党的数学就是算计的数学。强项有,弱项也有。东林党擅文,开打之前技术战,谁接招,谁中招,往往不战而屈人之兵;魏党擅武,什么前戏都没有,你磨墨,他抡刀,你只好嘴喊秀才遇见兵心理找自信。两党的这轮较量,毫无历史战例,实况就是党与枪的较量。
魏党的这杆枪,绝不是一般的武器——它叫锦衣卫。
锦衣卫,全称 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正式更名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千万不要以为锦衣卫只是皇上的警卫部队——这是个实质性的特权部门,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特权,它都有。锦衣卫掌管刑狱,有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它干什么,最大的特点是不公开,怎么捉人,捉进去之后怎么收拾,司法部门也管不着。如果不小心弄出人命,告诉亲属一声过来料理后事也就结了。
——这杆枪的威力,就在这里。说白了,就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皇上发个话,可以随便捉个人。至于后面接着怎么审,再怎么判,全是人家的事。你要是找人说情,除非找皇上。要请个律师作点辩护,回家做梦去吧!
锦衣卫这个组织,要找一个合适的现代对应机构,似乎找不着。现在是法治社会,讲究依法办事。专制社会,只有无法无天的部门,才能对付无法无天的人物,包括坏人。
锦衣卫,是根据需要办事,需要办成怎样就办它怎样。当年,朱元璋是个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多少都有点能耐。既然能将别的皇帝打跑,若再把自己打下台,也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所以,朱元璋为了千秋伟业,把辅佐自己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基本扫净,也就多少在情理之中。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这类案子,查无实据,如果交给朝官们按法办理,最后不知弄出什么结果。这些案子交给锦衣卫来办,自然就是心想事成。
蓝玉案之后,朱元璋认为大局已定,便下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但时事多变,朱棣起兵夺了建文帝的宝座,杀人又不能依法进行了,锦衣卫便重新派上用场。锦衣卫的事业,也重新灿烂辉煌了。
明朝的宦官,裆中没杆枪,手上则有几支枪。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缉事厂,即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同样只对皇帝负责,可不经司法机关批准,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由宦官提督担任。西厂,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西缉事厂,即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引起朝野反对,后被迫撤销。武宗时又恢复西厂,刘瑾倒台后又被撤销。明武宗时还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彻底撤销了。
无论风云变幻,东厂则始终红火。到魏忠贤这时候,东厂不仅是专案组,更是一杆枪,并且还是杆非常好用的枪,谁撞上,那真叫撞到枪口上。
政敌与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政敌是以消灭对手为目标,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谈不上双赢,是你死、我活。
魏忠贤的狗腿子们,拷掠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时,械、镣、棍、拶、夹棍,五毒俱用,血肉溃烂,即是一例,使整个明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专制黑暗皇朝。
明朝的这类特务组织,也不尽是私人打手的角色。就算是,这个私人也是皇上,否则也犯不上花大笔银子,让一帮邪人过瘾。只是在皇上相当软蛋的时候,这杆枪才失去了控制,成为官场上的杀人利器。
到了崇祯朝,这些组织几乎被废了,很多读书的人为此情不自禁地为朱由检的英明决策发出欢呼。其实大家该想到,用熟了东西将它丢掉,等于让自己玩空手道。别鼓动人家乱改革,西厂这样很管用的东西都扔了,崇祯这小子肯定是玩不久了。
先说别说崇祯,还是救东林党要紧。
但是,没得救了。不是我写字的速度太慢,而是魏忠贤的身手太利索。
从天启五年四月到七月,东林党的优秀党员汪文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陆续招认了自己受贿,进入贪官系列,外面的同志想捞也下不了手,决心下手时,那里面的人已也先后死在了魏忠贤的枪下。
只有顾大章一个人没有承认,但也没有活着出来,在魏忠贤开枪之前,上吊在狱中。
一群官场上的风云人物,也是世人称慕的英雄好汉,为什么一进去就扛不住呢?有一种解释,并且出自史学家笔下,就是这些东林君子,太了解东厂的性质,招认只是策略,目的是快点离开这里,进入正常的司法程序,那里有公正,也有自己人。
这只能是一种分析,与猜谜并无二致。因为所有的当事人从站着进去躺着出来,没有一个活口,外人充其量只看到首尾这么两个镜头,中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小说家才能够完善。
唯一能推测其中事实真相的,当是六君子中的五具尸体:血肉模糊,筋骨分离,在这等惨景面前,任何人都无法保持淡定。但你无需咒骂打手的残暴,东厂作为一个合法的非法组织,完全可以合法地干任何非法勾当,而天底下最恐怖的事,就是撞上这种恐怖组织。有这样的组织,就没有弄不出的事情。当然,它们弄出的那些事,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假的,外人不清楚,它们自己也不一定清楚。所谓东林六君子,骨头很硬,但硬度不会超过斧头。在一个秩序混乱的社会,所谓正义与邪恶,都不是笔写出来的,而是枪敲出来的。
东林六君子生命终结时,显然戴着腐败分子的帽子,至于究竟是不是,都不再属于他们的生命历程,你真有把握给他们换一顶帽子,想必也找不到他们的人头……
其实,东林六君子并不愚蠢,而是十分聪明——他们对明朝的司法,非常熟悉。之所以承认自己受贿并积极退赃,是指望自己认罪之后,案子会移交到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这样就有翻供的机会,并且这些地方都有同党可以帮忙。但是,他们没有料到魏党根本不按规则出牌,而是早早将他们收拾干净,不给他们留下翻供的机会,从而蒙冤至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公元1449年7月,23岁的明英宗亲征蒙古瓦剌部落。虽然这场亲征的行动显得草率,但明王朝的禁卫军毕竟是经营了70年的王者之师,这场亲征无异于是对禁卫军的一场总的实战考核。事实是无情的。这场亲征的结果是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曾秉正。在皇帝眼里,官员比普通百姓好过多了,为此嫌他们的薪水太高,还将此一降再降。如此一来,就苦了那些正直清廉的官员,有很多连一家的温饱都难以顾全。甚至还有一位官员,高居正
历史人物 金兀术手下四个猛将实力如何 为何会死于同一人之手呢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金兀术手下四个猛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生于哈尔滨阿城区海沟河畔,
历史人物 隋唐演义里宇文成都排行仅次于李元霸,为何会死于李元霸之手
宇文成都,是宇文化及的儿子。被杨坚封为无敌大将军,隋唐演义里排行仅次于李元霸。位列第二,一生为朝廷卖命,是大隋王朝名副其实的顶梁柱。>>手使一把鎏金镗,其实镗这种兵器并不少见,在隋唐时期有很多英雄好汉
还不知道: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在明朝权势滔天,被巴结他的人称为“九千岁”,他是天启朝时的秉笔太监。因为和东林党人吏部尚书赵南星有矛盾,后
东林党成立后,吸引了许多志气相投的人加入,杨涟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杨涟是湖北省应山县人,当时他官居左副都御史。他见到魏忠贤窃权纳柄,把持朝政,害怕奸臣当道将引起乱事误国,因此上疏弹劾魏忠贤所犯的二
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我们从人的角度来分析。晚明的皇帝权力很小,文官集团权力很大,皇帝基本上要依靠太监才能压得住文官集团。当掌权的文官集团不干正事时,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而晚明最大的文官团体是东林党
世所共知,东林党领袖杨涟惨死于阉党党首魏忠贤手下。他在明知必有一死时,对子孙发出“读书无用”的遗言(原文:“吾儿,从速回去。切记!往后万莫再读书,当以我为戒”)。东林党,明代中晚期知识分子精英群。作为
沈鲤沈鲤别名沈仲化,生于河南商丘,是明朝政治家、理学家,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称沈阁老”、“归德公”,深受世人敬重。沈鲤为人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被王士祯誉为“真一代伟人”!明朝沈鲤简介>沈鲤(153
东西君子之会:耶稣会与东林党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