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没本事吗?长平之战为何会用赵括代替廉颇?
篇首语:人们常说,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括真的没本事吗?长平之战为何会用赵括代替廉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括真的没本事吗?长平之战为何会用赵括代替廉颇?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括是一个十分依赖母亲的人,在赵国危难之时,临危受命,上了战场。虽然赵括有很多的经验不足的情况,但是剧中还是表现出了赵括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没有经验却能让杀神白起这么狼狈,赵括也不是传闻中那样没有本事的。
但是仅仅从这一点就判断赵括的能力是不足够的,我们要多方面求证,至少例子也要拿得出来才可以。
赵括的父亲曾是赵国的名将,早年的时候,赵括也跟着父亲出去打过仗,不过都没什么实权。在乐毅攻打齐国的时候,赵国也派出赵奢攻打齐国的麦丘。麦丘这个城池就如同它的名字这般,城里有很多粮食,城内有精通机关术的墨家弟子帮助,所以赵军迟迟不能攻破麦丘。赵惠文王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所以赵奢赶到麦丘后就下令攻城。几次三番下来,赵军始终破不了这座孤城。赵括就提醒父亲,如今硬碰硬只是徒增伤亡,不如仔细打听了麦丘城内的情况再做打算也不迟啊!赵括认为,麦丘城内应该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围困很多天了,就算粮食再多,也有吃光的那一天。麦丘城内的齐军会趁着夜晚的时候来偷袭赵军,赵奢抓了这些人,准备处死他们。
但是赵括却保住了他们的性命,还拿好饭好菜招待他们。其中一个俘虏就告诉赵括,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但是齐军不让大家出来。赵括听说以后就把他们放回去了,他们回到麦丘城内说赵军善待俘虏,还给饭吃,纷纷要来投降,但都被关押起来了。赵括命人用投石器将粮食投入城内,麦丘城的百姓们看到赵军的粮食,联合起来杀死了齐将投降了。
阏与之战,赵国的阏与是赵国都城邯郸的一道屏障,但是秦军却借了韩国的道路想要占领阏与,进攻赵国。赵惠文王担忧不已,派赵奢出战。赵奢将这件事告诉赵括,赵括认为赵军和秦军胜利的几率各只有一半,想要完全胜利要从其他地方下手。秦军借的是韩国的道路,秦国每年都攻打韩国,逼迫韩国成为盟国。韩国善变,不是真心对待秦国,此次秦国要争夺阏与,韩国心里肯定害怕秦军要对韩国图谋不轨。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让韩军和秦军相互生疑,分散秦军的实力。另外,为了让秦国相信赵国没打算到阏与去阻拦他们,而是选择在武安加强了防御,要派很多人到武安虚张声势。赵奢到了阏与,假装成秦军攻打韩军,让秦军和韩军产生误会,趁机消灭了秦军。
再来就是长平之战,赵国对阵秦国,一开始赵国就连连失利,退守至长平,长达三年不出。赵王用赵括换廉颇,命令赵括尽快出战。出发前,赵括知道这次出征必定凶多吉少,就做了相应的部署,为家人谋得生路。以往赵括和父亲打了仗回来,都会把赏赐分给将士们,但是这一次出征赵括带领的却是几十万兵力,赵王对赵括也不是完全信任的,若是赵括赢了,赵王肯定会十分忌惮赵括,而找机会杀了赵括。如果战败了,赵括的家人们肯定要遭殃。所以,赵括假装很关心奖励的样子,求了很多赏赐,置办了很多家产。赵括的母亲则试探了赵王用赵括的决心,见赵王决心坚定,就讨要了一个免责的保命符。
赵括其实很能干,不过是因为每次都是以军师的身份,所以战功也就算不到自己头上,才被说成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小子而已。
相关参考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说赵括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
纸上谈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
历史人物 赵王为何选“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将,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
说起战国时的长平之战,很多朋友应该很熟悉吧。战国七雄最强的两雄—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激烈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一开始的时候,45万赵军的主将是经久沙场的廉颇。廉颇领导的赵军在长平和秦军相
历史人物 赵括没打过仗名不见经传,为什么能代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括为什么能代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细数五千载风雨春秋,寻望千万里光阴长路,掀开尘封的历史让当年迷雾今朝开,揭去神秘的面纱让古今豪杰为君来。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
(?-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赵括不见得是废物,而廉颇也不见得就是英雄,但长平之战,赵国只能被吊打,而且肯定会被打得很惨。1.赵国VS秦国,从整体局势到关键局部的力量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10月,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