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的城市

Posted 明朝

篇首语:拍照的好处,是可以在人生微凉时,用回忆取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的城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的城市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

后面内容更精彩

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辛弃疾、曾巩和铁铉。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抗金爱国的仁人志士,故立稼轩祠。曾巩是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故立南丰祠。铁铉不是济南人,也算不上是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人,那么为铁铉立祠所为何事?原来,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铁铉誓死忠于建文帝,带领军民坚守济南城,迫使朱棣绕道南下。为彰其忠义刚烈,守城有功,故立铁公祠。

一、靖难兵起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

朱元璋生前共有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两个儿子早年夭折以外,其他23人均被封王建国,派驻各地。朱元璋采用这种分封的做法,主要是吸取了元朝皇位继承混乱而导致互相残杀的教训,要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在首先确立皇太子后,又让兄弟们各据一方,安分守己并保护皇统继承人。但是朱元璋这种美好的打算很快化为泡影。

首先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死,这对朱元璋是个极大的打击,不得已只好立朱标之子朱允为皇太孙。朱允在深宫中长大,性格柔弱。为防止元勋宿将将来不听小皇帝的驾驭,朱元璋借故除掉了握有重兵、镇守地方的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等人,因此前朱元璋曾借胡蓝(胡惟庸、蓝玉)之案杀戮了大批功臣、战将,至此,朝廷中可倚重的名将已寥寥无几。

其次是藩王的力量日益扩大。由于名臣宿将的减少,防备北方边陲的重任越来越多地落到藩王的肩上。特别是朱元璋几个年长的儿子,如晋王、宁王、燕王,长期以来率军与蒙元残余作战,其统率的军队极有战斗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集团。如封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封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能够“节制沿边士马”。他们在所控制的地区发号施令,俨然已成为独霸一方的君主,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 shwc end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建文帝登基后,作为叔父的各个藩王更加飞扬跋扈、骄横嚣张。为此,建文帝召集亲信齐泰、黄子澄研究对策,准备削藩。齐泰认为诸王中燕王势大,应先削燕,而黄子澄认为“燕预备久,卒难图”(《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应先削小藩。建文帝接受了后一种建议,在一年之内先后削去代、周等5个势力较小的藩王,紧接着,就把矛头对准了在北平的燕王朱棣。

后面内容更精彩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坐镇北平,节制傅友德等大将出击蒙元,屡立战功,被一些大臣认为“智虑绝人,酷类先帝”,深得明太祖器重。皇太子朱标早死后,朱元璋曾一度要立他为太子,因遭一些大臣反对而只好作罢。建文帝即位时,燕王朱棣的三个哥哥太子朱标、秦王及晋王已经故去,斗争的焦点在朝廷与燕王之间展开。为防备燕王谋反,建文帝先任命工部侍郎张为北平布政使,以谢贵为都指挥使,让他们监视燕王的动静。同时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对朱棣采取行动。而朱棣在洞察建文帝的意图后,一面装病装疯,迷惑朝廷,一面暗中布置,随时准备发动政变。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朝廷在确知燕王将举兵的具体情况后,下令削去燕王爵位并逮捕王府官员。朱棣设计诱杀张、谢贵,举兵起事,很快控制了北平城。随后,朱棣以诛杀所谓朝廷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南伐。他废去建文帝年号,自置官署,称其师曰“靖难”。所谓“清君侧,靖国难”也。所以,此次战争被称为“靖难之役”。

二、济南之战

燕王朱棣在控制北平后,又夺取了怀来、开平、云中等城,赢得了北平周围的一片天地,积极准备南下。朝廷派出洪武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兵30万北伐。建文元年八月底,两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战,燕军以突袭取胜,耿炳文退守真定城,闭门不出。朱棣攻城不下,返回北平。建文帝闻败讯后,撤回耿炳文,改派洪武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为大将军,集结援军50万攻打朱棣。然而,李景隆“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未常习兵见阵”(《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既攻不下北平,又守不住真定,数月之间数战数败,一气退到了德州,不久又败退济南。朱棣招降逃散南军,攻进德州,收取城中储蓄百余万,兵势大涨。

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燕军自德州打到济南,在济南城下又击败李景隆残余部队。李景隆丢盔弃甲,南逃而去。朱棣指挥数10万北军将济南城团团围住。山东参政铁铉收集溃散兵士,与诸将饮血结盟,慷慨涕泣,表示坚守济南,誓死不降,领导了一场英勇激烈的济南保卫战。

<!-- shwc end -->

相关参考

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济南城 明代靖难之役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走进院中,可见一公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大明湖内留

一件事让朱棣看到了可以趁此一举击溃蒙古的可能,战火再次被点燃

上一篇谈到,本雅失里杀了明朝的使臣并袭击明朝的边境,朱棣怒了,派丘福率10万大军讨伐并扬言要御驾亲征。根据史家分析,朱棣此次动员10万精兵的时间实际前后只有22天而已。从这一细节也可以说,即使本雅失里

史上第一忠臣单挑10万大军他死国家马上亡了

崇祯九年,魏忠贤伏诛。明朝江山破碎,摇摇欲坠,农民起义像大旱天的蝗虫,席卷而来。这时明廷想起一个人,这个人被《明史》称为明朝的“擎天柱”,《明史》说:“传庭死,明朝亡。”什么人这么厉害?明朝早干什么去

史上第一忠臣单挑10万大军他死国家马上亡了

崇祯九年,魏忠贤伏诛。明朝江山破碎,摇摇欲坠,农民起义像大旱天的蝗虫,席卷而来。这时明廷想起一个人,这个人被《明史》称为明朝的“擎天柱”,《明史》说:“传庭死,明朝亡。”什么人这么厉害?明朝早干什么去

北宋有百万大军,为何被十余万金军灭掉

1125年10月,金太宗挑起战争,发兵十余万,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北宋。按理说北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拥有八十多万禁军,以及数十多万厢军。可是北宋居然只抵抗了一年多的时间,都城开封就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

历史军事 为何朱棣的兵力八百 能赢朱允炆的八十万大军

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一改他爷爷朱元璋的政治作风,实行了宽仁的治国政策,重用大量的文臣,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客观的讲朱允炆和他的亲爹朱

历史秘闻 建文帝朱允炆真的逃出南京城吗

生死存在极大争议的建文帝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明朝都城南京金川门被燕军攻破,燕王朱棣在十余万大军的拥簇下向皇宫进发。谁料皇宫方向突发大火,黑烟腾起,已成瓮中之鳖的建文帝朱允炆走投无路之下,选择「”阖宫自

城市解放时未牺牲一人,一女人出马,50万大军马上投降

众所周知,傅冬菊是国民党抗日名将傅作义的女儿。1947年11月15日,她秘密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奉命到北平说服父亲傅作义投降,使千年古都北平和平解放,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傅冬菊,又名傅冬,1

历史人物 二战最难攻打的一座城市,日本打了6年,投入66万大军才将其拿下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最不愿提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三千多万中国人受到伤害,国土被日寇肆意践踏,而中日之间悬殊的国力,也让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长达14年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之间在正面

秦朝末年,秦国动用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击

宋义带兵走到半路上,听说秦国的兵力很强大,便命令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进。项羽要求继续前进,帮赵国解围,而宋义却坚持要等到赵国和秦国交战,秦军实力大减后再进攻。楚军带的粮草并不多,宋义却每天喝酒吃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