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为何朱棣的兵力八百 能赢朱允炆的八十万大军
Posted 朝廷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为何朱棣的兵力八百 能赢朱允炆的八十万大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为何朱棣的兵力八百 能赢朱允炆的八十万大军
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一改他爷爷朱元璋的政治作风,实行了宽仁的治国政策,重用大量的文臣,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客观的讲朱允炆和他的亲爹朱标一样,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君主。
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
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家业得到安稳的过渡,在位期间功臣宿将几乎杀戮殆尽,用自己的儿子取代军权,分封藩王扼守大明王朝的边疆要地,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被分王,其中有九个藩王势力很大,各自都有强大的军队,少的则有几万大军,而晋王和燕王的势力最强,手握十几万的大军。朱元璋自以为自己的江山由朱家子孙看管,便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万万没想到,这种藩王割据的局面在朱允炆继位以后,成了朝廷最大的麻烦。
朱允炆的第一个机会
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处理他爷爷朱元璋的丧事,各地的王爷接到通知以后,全部从封地赶来参加葬礼,我想这个时候朱允炆心里肯定是有了削藩的想法的(从他后面的行动可以看出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二十五个王爷全部到京师,只要全部扣下,兵不血刃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是这个朱允炆做了一件违背常理的事,下令所有藩王不准进京奔丧,此时的燕王朱棣已经到了淮安,接到诏令以后,马山就打道回府了。
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不到三个月就开始了他削藩政策,这足以显示了他的政治不成熟性,削藩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操之过急,他所任用的黄子澄、齐泰等文臣都是一些书生,不懂军事,政治经验不足,各种应变的准备也没有做好,他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一上来便削了五个势力小的藩王。
这样一来,朱棣便有了打算,但是此时燕王朱棣准备还不充分,不足以和朝廷正面对抗。第二年朱元璋的忌日,按照朝廷规矩,所有藩王必须要回到南京祭祀朱元璋,朱棣逃过上次的劫难,心有余悸,这次有准备了,便以称病为由没去,但是聪明的朱棣犯了一个很弱智的错误,竟然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到南京以皇孙的身份祭祀朱元璋。
朱允炆的第二个机会
朱允炆吃了上次的亏,这次应该是天赐良机了吧,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到了南京以后,齐泰立即建议将这三人扣留下来做人质。这个时候黄子澄站出来了,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的理由是扣留了朱棣的儿子,必然会引起朱棣的警觉,打草惊蛇,不如放他回去。
朱棣犯傻,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也犯傻,这都什么时候了,削藩的事业正干的红红火火,天下人都知道,朱棣早晚也是要被削的,马上就到了撕破脸的地步了,还有什么戏好演的。
可是朱允炆最终还是同意了黄子澄的建议,将朱棣三子放回了北京,正当朱棣后悔自己的行为时,看到三个儿子完好无损的回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天下还有这么傻的皇帝吗,仰天长叹,我们父子终于又相见了,这下我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起兵造反吧。
通过这两件事,朱棣算是彻底看清了自己的这位皇帝侄儿,没错他的侄儿有想法也很仁慈,就是太看重亲情,优柔寡断,这个特点放在一般人身上是良好的品质,但放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就是一个致命的短板了,朱允炆这个短板在后面的几次大战中都有体现。
朱允炆的第三个机会
1399年的8月,朱棣做好起兵前的所有准备,只用了八百王府精兵便攻下了北京城,以“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朝廷此时已经无大将可用,便派了老将耿炳文率领三十万的军队出兵对抗,其实耿炳文是朱元璋时期的一个老将,他的特点是善于防守而不善于进攻,面对朱棣的强悍军队,连连失利退守到了真定。
这个时候朝廷认为耿炳文接连退守,出师不利有损国家的威严,便听从了齐泰的建议,启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担任主帅,统领五十万军队抗击燕王朱棣,没想到这个名将之后的李景隆不堪一击,逢战必败,就这样朱棣的军队一路南下,度过了长江,这个时候局面已经十分危急了,朝廷的大臣纷纷建议皇帝朱允炆转移,虽然此时的南京已经保不住了,但是全国大部分的地方还在朝廷手里,朱棣只不过是占领了从北京到南京这一线,形式还未可知。
这个时候方孝孺站出来了,建议朱允炆一定要坚守南京,等待援兵的到来,如果援兵不到,也要和社稷共存亡,看看这个迂腐的书生方孝孺出的是什么主意。
没过几天,朱棣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历史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与其说是败在了朱棣的手里还不如说是败在了自己的手里,败在了那些空谈误国的书生手里,至于朱允炆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历史的迷案,但是朱允炆的失败是注定的,他的性格优柔寡断、用人不当、过于仁慈,让一帮子百无一用的书生来治理国家,即使上天给他再多的机会也是枉然。
相关参考
建文帝朱允炆是怎么败给朱棣的?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却没有利用好!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文帝手握百万士兵,最后却输给了兵力只有自己三分之一不到的朱棣,这个结果令人难以想象。恐怕当时没几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很多人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那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实属谋反篡位。而侄子朱允炆又在大战中失踪,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朱棣心中的一个心病,所以多次派人暗
其实有点冤枉朱棣了,就算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江山也是坐不长的
不过,这种假设只能想象一下,其实,我个人感觉,朱棣就算不造反,大约朱允炆的江山也是坐不长的。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直接绕过儿子把皇位传到孙子手里,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先看两个事例。
明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是历史上一位很神秘的皇帝。说他神秘倒不是因为他行为做事令人看不透,而是说他的行踪。当朱棣,也就是朱允炆的的叔叔,夺了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不知所踪,别说朱棣,就是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历史人物 朱允炆的妃子们到底犯了什么错 为什么朱棣要处死她们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造反成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朝历代,前朝皇室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是对于妃子这些女流之辈来说,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于为难的,对于很多继任的皇帝来说,也不会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杀人狂。其对建文遗臣所采取的惩罚方法包括剥皮、油炸、水煮等,当时的南京城可谓哀声一片。 改编自蔡东藩先生《明朝通俗演义》的原文中这样写道: 朱棣一心想寻找朱允炆的尸首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带来的这一员大将足够抵挡朱棣,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很多人在读《明史》时,对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皇帝朱允炆的一个举动大惑不解:放着爷爷朱元璋留下的一人不用,却无限信任“军
历史人物 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困扰了明成祖朱棣十六年之久
我们知道,明朝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的皇太孙,其父是皇太子朱标。在建文帝继承皇位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大肆削藩,这一做法引起藩王的不满。>尤其是燕王朱棣,其势力相当强大,对侄儿建文帝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