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武則天不擇手段濫殺功臣,逼得長孫無忌自盡,卻為何不敢殺程咬金
Posted 功臣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武則天不擇手段濫殺功臣,逼得長孫無忌自盡,卻為何不敢殺程咬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武則天不擇手段濫殺功臣,逼得長孫無忌自盡,卻為何不敢殺程咬金
由騰訊開發的《王者榮耀》相信無人不知,這款遊戲在給玩家帶來樂趣的同時,還進一步宣傳了歷史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武將程咬金,號稱「混世魔王」的他還頻頻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想必早已是家喻戶曉。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程咬金雖然沒有文學渲染得那麼誇張,但也的確驍勇善戰、屢立戰功,甚至在政治方面頗有建樹,被唐太宗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所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的畫像,同時也是輔佐唐高宗的中堅力量。但是後來,唐高宗體弱多病,武則天有意獨攬政權,彼時的她心裡很清楚,自己要想控制朝廷,就必須消除唐太宗留下的這些顧命大臣。
當時,二十四功臣中只剩下五人:長孫無忌、徐茂公、唐儉、尉遲敬德、程咬金。很快,徐茂公、唐儉、尉遲敬德三人相繼去世,只剩下了長孫無忌和程咬金。但是為何長孫無忌被削爵流放、上吊自殺,而程咬金卻能全身而退、得以安享晚年呢?
法寶一:百依百順,不干擾朝政
程咬金和長孫無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武則天的態度不同。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還只是昭儀的時候,長孫無忌就對她頗為忌憚,多次上書指出唐高宗對她過於偏愛;後來唐高宗提議要立武則天為後,他便帶領褚遂良等一幫老臣反對。
身為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他,是武則天升遷之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於是武則天巧妙使用了反間計,讓唐高宗誤以為長孫無忌有功高蓋主的嫌疑,逼得他走投無路,在家中自縊。
對比剛烈耿直的長孫無忌,程咬金卻更懂得自保。他從未對武則天有過大不敬,甚至對於她的僭越行為還頗為順從。
野史記載,某次武則天想故意試探程咬金,便將他召入宮中,徵求他對當下時政的一些看法。可誰知程咬金急忙下跪,表示自己身為武將不懂政治。武則天對此十分滿意,她的目的是除去政治觀點與自己相悖的人,但程咬金明顯不是。
法寶二:明哲保身,不結黨營私
唐高宗性格軟弱,加上臨政前期能力不足,權力大多遺落在臣子手中,這也就使得當時的朝廷派別林立,拉幫結派現象十分嚴重,其中主要分為兩派: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以武則天為首的庶族地主集團。兩派如同水火一般不能相容,讓唐高宗十分為難。
彼時,多數人以為程咬金和長孫無忌同為二十四功臣,會自然而然歸屬至其關隴派門下。但是,程咬金雖為莽夫,卻粗中有細,深諳官場之道。他明白自己如果敢結黨營私,一旦威脅到皇權,那麼必將吃不了兜著走;即使自己手握皇權,也是背叛李世民的囑託,落下個「不忠」的罪名,遺臭萬年。
於是,程咬金明確表示自己將堅定不移地和唐高宗站在同一戰線上。之後,唐高宗借程咬金的兵力打壓了關隴貴族集團,掌握了實權;而面對前朝老臣紛紛被殺,程咬金預感唇亡齒寒,便計劃退隱。他自主申請率軍遠征,途中因縱容屬下王文度貪污軍餉,被唐高宗罷免了官職。從此,程咬金成功規避了所有的政治風波,得以安享晚年。
法寶三:名聲在外,有民眾基礎
眾所周知,程咬金早年是在瓦崗山做強盜生意發家的,但他並不是萬惡不赦的「山大王」,而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這為他在江湖上贏得了聲望,人們都對他的俠肝義膽表示欽佩。後來,他追隨李世民,推翻了腐敗的隋朝,救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戰亂期間,程咬金以一對三板斧,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威武霸氣的形象深受群眾愛戴,毫不誇張地說,他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不亞於神明。
而身為統治者的武則天深知程咬金在民間的影響力,如果她敢殺了德高望重的程咬金,勢必會引發民憤,這對她的口碑不利;但是幫助程咬金頤養天年卻有助於她穩固民心。
再三權衡利弊,武則天最終還是放過了程咬金。「殺得千百人頭落,反成圓滑世故佬」。能讓智謀過人的鐵腕女子找不到理由來殺自己,程咬金看似粗鄙魯莽,卻心思縝密,讓人不得不佩服。
相关参考
長孫無忌:死於武則天通往皇后之路的託孤大臣長孫無忌,作爲唐太宗臨終前的託孤大臣,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着長孫無忌的智慧、謀
長孫無忌:死於武則天通往皇后之路的託孤大臣長孫無忌,作爲唐太宗臨終前的託孤大臣,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着長孫無忌的智慧、謀
唐高宗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那天,長孫無忌一伙人沒有去喝喜酒長孫無忌,作為唐太宗臨終前的託孤大臣,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著長孫
古代有考生,名字與考官相似,考官便出一上聯嘲諷他——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考生一聽,考官明里說歷史,實際在笑我不如他啊,哼,我才不給你面子。他對的是——魏無忌,司馬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古代有考生,名字與考官相似,考官便出一上聯嘲諷他——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考生一聽,考官明里說歷史,實際在笑我不如他啊,哼,我才不給你面子。他對的是——魏無忌,司馬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古代有考生,名字與考官相似,考官便出一上聯嘲諷他——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考生一聽,考官明里說歷史,實際在笑我不如他啊,哼,我才不給你面子。他對的是——魏無忌,司馬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命褚遂良分別題之,皆真人大小。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姓名簡介如下:趙公長孫無忌第一。李世民長孫皇后
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千百年來無人能解,結果卻被一老農破解眾所周知,武則天死後被葬於乾陵之中,這原本是李治的陵墓,但武則天最後卻決定要與其合葬,最後還給自己立下了一塊無字碑,其上並未像歷朝皇帝那樣刻下
關於武則天的墳墓,有兩個令人好奇之處。一是武則天的無字碑,意在功過讓後人評價。二則是武則天墓前的斷頭人,為什麽會有斷頭人?在武則天的墓前總共有61個石人,而且都是統一的姿勢,雙手成功呈恭敬的作揖狀態。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