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Posted 大臣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誅殺,李世民終於掃清了通往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唐高祖李淵並沒有因為李世民殘害手足而對其采取任何反製措施,相反,他很快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並將一切軍國大事交給李世民處理,沒多久更是退位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生活。失去兩個兒子的悲痛不僅沒有表現在他的臉上,似乎他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曾有過這兩個兒子,一切都那麽平靜,平靜得讓人難以理解。

雖然李淵痛失兩子,但他所表現出來的鎮定確實很難讓人理解,那麽當年李淵究竟有什麽苦衷,使得他無法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呢?難道李建成與李元吉真的作惡多端,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了嗎?

筆者曾試圖從《新·舊唐書》中尋找答案,但很無奈,這兩本史書對於那段歷史的記載非常簡略,只是交代了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政變發生之後李淵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一事,至於當時李淵的表現以及處境如何,兩本史書都沒有說明。

《新·舊唐書》查找無果之下,筆者便將希望寄托在《資治通鑒》上,在《資治通鑒·一百九十一卷》中,筆者發現了如下記載: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上謂裴寂等曰:“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蕭瑀、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複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時宿衛及秦府兵與二宮左右戰猶未已,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事實: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正在湖上泛舟,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便派尉遲敬德手持長矛來到李淵所在的地方,名義上是保護李淵,但實際上卻是在“軟禁”李淵。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行動是非常迅速的,能在第一時間控制住李淵,從而控制住局勢,頗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

當李淵被“軟禁”之後,便尋求周圍大臣的意見,只聽蕭瑀,陳叔達等一乾大臣這麽說道:“李建成與李元吉謀反,秦王不得已而誅殺了他們,秦王有功於社稷,陛下應該重用秦王,將國家大事托付給秦王。”通過這些話我們不難發現,當時朝中大臣多是支持李世民的,而李淵也看出了當時的形勢,在被尉遲敬德軟禁,周圍大臣又都紛紛歸附李世民的情況下,自己已經是“光杆司令”,無人聽從了,若執意降罪於李世民,隻怕自己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畢竟李世民連自己的親兄弟都敢殺。

當李淵被迫接受現實後,尉遲敬德竟然進一步逼迫李淵下旨,令秦王節製所有軍隊。這一點乍一看並無特別之處,但若仔細品之卻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首先,尉遲敬德竟然敢公開逼迫皇帝下旨,這說明他不怕觸怒龍顏,甚至應該是受到了李世民的指使。而李世民敢指使尉遲敬德這麽做,說明李世民已經有了隨時跟李淵撕破臉的準備,這也能看出李世民心狠手辣的一面。

其次,尉遲敬德要求李淵把所有軍隊都交給李世民節製,這說明當時的李世民並沒有完全控制住這些軍隊,換句話說,當時聽命於李淵,李建成的軍隊還很多,只是受限於李淵被困。李建成突然被殺,他們群龍無首,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抗罷了,而若當時李淵哪怕有一絲希望能將軍令送出去,都會將李世民置於萬般危險之地,對於這種情況,李淵明白,李世民更清楚,所以李世民才會想方設法控制住李淵,不給他任何翻身的機會。

所以,基於以上三點非常現實的原因,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根本無法再組織新的力量去對抗李世民,更不用說調兵鎮壓李世民。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关参考

唐朝的六次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正是這次政變的成功,使李世民登上帝位,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一片盛世。玄武門也因此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門。沒想到李世民後世子孫竟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

唐朝時我國歷史有名的一個朝代,這個統治中原近300年之久的大唐王朝,曾經有過許多的輝煌時刻,歷史有名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之治」,還有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大多數人認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開明的皇帝

再聊聊為何李建成最終敗給了李世民

確實,初唐歷史上,玄武門之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李淵作為皇帝喪失了自己指定接班人的權力,而自己的兒子李世民通過政變的形式獲得了政權,原本的太子在政變中被殺。無論如何,這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成為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凄涼

「蟪蛄寧與雪霜期,賢哲難教俗士知。可憐貞觀太平後,天且不留封德彝。」這是杜牧在《過魏文貞公宅》(一做題魏文貞)一詩中對貞觀之治的評價。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強盛時期,此時政治的清明和思想以民為

李淵起兵他舉報,玄武門之變他中立,憑戰功名列凌煙閣第八名

兩千多年華夏征戰史上,名將如雲。其中唐朝大將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對他最器重的反倒是曾經的敵人,頗具傳奇色彩。,李靖,字藥師,陝西三原人,因此有人叫他三原李靖,也有人習慣叫他李藥師。,,李靖是

李世民爲什麼非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

衆所周知李世民原本只是李淵的一個兒子,原本他是無緣太子之位的,但也正是受到房玄齡和尉遲恭等人的建議,於是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當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李世民就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更是以迅雷不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陣營戰死一員大將,他若不死必成凌煙閣功臣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個人名叫敬君弘。此君官拜雲麾將軍,掌管宿衛兵,駐紮在玄武門。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時候,玄武門是宮廷的北門,誰要是控制了玄武門,就可以揮兵直指太極殿。太極殿是當時大唐皇帝的居所,控制了太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陣營戰死一員大將,他若不死必成凌煙閣功臣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個人名叫敬君弘。此君官拜雲麾將軍,掌管宿衛兵,駐紮在玄武門。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時候,玄武門是宮廷的北門,誰要是控制了玄武門,就可以揮兵直指太極殿。太極殿是當時大唐皇帝的居所,控制了太

讓李世民下定決心,發起玄武門之變的不是房玄齡,而是另有其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美名一直流傳到現在。作為一代明君,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時主動消滅地方各種割據勢力,唐朝的繁榮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來

李建成、李世民骨肉相殘,是因為李淵這三點失誤

李世民作為我國古代位居前列的明君,長期享受著很多光環,但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成為他難以彌補的人生黑點,也為唐王朝種下了宮廷政變的基因,而當時的高祖皇帝李淵有3點失誤,讓李建成、李世民最終骨肉相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