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起兵他舉報,玄武門之變他中立,憑戰功名列凌煙閣第八名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淵起兵他舉報,玄武門之變他中立,憑戰功名列凌煙閣第八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淵起兵他舉報,玄武門之變他中立,憑戰功名列凌煙閣第八名

兩千多年華夏征戰史上,名將如雲。其中唐朝大將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對他最器重的反倒是曾經的敵人,頗具傳奇色彩。,李靖,字藥師,陝西三原人,因此有人叫他三原李靖,也有人習慣叫他李藥師。,,李靖是隋朝大將韓擒虎外甥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對兵書戰策感興趣。韓擒虎很看好他誇李靖討論孫起兵法的人,只有你啊。要知道,韓擒虎可是隋朝數一數二的大將,是隋朝平定南陳的大功臣。,如果說韓擒虎或許有鼓勵的成分在,那麼當朝重臣楊素的評價就已經是發自內心了。據說年輕的李靖去拜訪楊素,楊素撫著坐床對李靖說:「你將來是要坐到這個位置。以至於楊素旁邊侍女聽到這個話後跟李靖私奔,當然那就是小說《風塵三俠》的內容了。,,歷史沒有記載,能被楊素和韓擒虎雙雙看好的李靖為什麼沒有留在長安做官,而是屈居馬邑郡丞這一低級軍官之位隸屬於太原留守李淵。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大亂,河南翟讓、李密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先後揭竿而起。《隋唐演義》中提到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就是這些人。,隋煬帝對此束手無策,選擇在揚州偏安。天子如此無能,身為太原留守的李淵眼見群雄逐鹿,也打算分上一杯羹。他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作為下屬的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準備前往江都,向隋煬帝檢舉李淵,走到一半由於道路不通未能抵達。不久之後李淵果然於太原起兵,並迅速攻佔了長安。,,此時的李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空有滿腹經綸,壯志未酬臨刑將要被斬時,他效仿前輩韓信,大呼:「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除暴亂,怎麼大業未成就要因為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可能是天佑大唐吧,李淵出於愛才之心放過了李靖。不久,同樣招賢若渴的李世民把李靖召入幕府,成為智囊。,幾年後,李靖再次面臨人生選擇。朝中文武分為兩派,太子黨和秦王黨。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不可能安於臣子之位,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雙方矛盾日益激烈。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東宮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宰相陳叔達、大臣長孫無忌王府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堅決擁護李世民上位,,李靖成為少數保持中立的人之一。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從秦王到皇太子,再到登基稱帝,史書上沒有李靖參加的記載。,就是這麼一個與李淵有隙,又在李世民發達政變時沉默的李靖,因何能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且位居第八呢?戰功!李靖深知自己不是李淵父子的老班底,李淵父子不殺他也是相中他軍事能力。那麼,一切戰場上見吧。,公元618年,49歲的李靖被李淵委以消滅南梁蕭銑的重任。李靖到任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統帥李孝恭失利,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敵兵。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人。李靖初戰獲勝,令狐疑滿腹的李淵大喜過望,親筆寫敕與李靖說:「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公元621李靖向李淵奏《平南十策。李淵任命堂侄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並特別告訴李孝恭,「三軍之任,一以委靖」。這樣李靖已成為實際上的唐。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蕭銑兵敗投降,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滅亡,公元621年,李靖率軍越過南嶺,到達桂州,所到之處,皆望風歸降。地方首領紛紛上表表示歸順,李靖連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戶六十餘萬。自此「嶺南悉平」。,公元623年,輔公祏舉兵反唐。李淵再次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討伐,僅數月,大捷。此時的李淵對李靖佩服的簡直五體投地,他對大臣們說「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如果說以上戰果都是在南中國取得的,李靖對北方邊防更加熟悉,別忘了李靖在隋朝出仕時就是戰略要地馬邑。是的,就是漢武大帝起四十萬兵馬準備伏擊匈奴的馬邑。,公元625年,突厥頡利可汗率十餘萬人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李淵馬上命李靖為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此時的李靖,已經完成了從將領向統帥的轉變,成為唐高祖李淵的救火隊員。這也是李靖能在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的最大資本。,因為李世民知道,坐穩江山之後,外患東突厥、西突厥還等待著他去征服。而李靖,就是他的王牌。,

相关参考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陣營戰死一員大將,他若不死必成凌煙閣功臣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個人名叫敬君弘。此君官拜雲麾將軍,掌管宿衛兵,駐紮在玄武門。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時候,玄武門是宮廷的北門,誰要是控制了玄武門,就可以揮兵直指太極殿。太極殿是當時大唐皇帝的居所,控制了太

李世民唯一殺害的凌煙閣功臣,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堪稱大唐第二名將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24個朝代,但國力最強盛的就是唐朝,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父子起兵反隋,後來建立大唐,秦王李世民不甘心放棄皇位,最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登上皇位,開創了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成為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凄涼

「蟪蛄寧與雪霜期,賢哲難教俗士知。可憐貞觀太平後,天且不留封德彝。」這是杜牧在《過魏文貞公宅》(一做題魏文貞)一詩中對貞觀之治的評價。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強盛時期,此時政治的清明和思想以民為

唐朝的六次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正是這次政變的成功,使李世民登上帝位,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一片盛世。玄武門也因此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門。沒想到李世民後世子孫竟

他是凌煙閣第二功臣,一生英勇善戰,晚年卻下場淒慘

李孝恭李孝恭,生於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出身貴族世家,曾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祖父李蔚曾任北周朔州總管,父親李安是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孝恭輔佐堂伯父李淵、堂弟李世民建立大唐帝國,戰功卓著,

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優勢究竟有多大

唐朝初年,都城長安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誅兄殺弟,不久又繼了皇帝之位,雖然後來有“貞觀之治”,但李世民誅殺兄弟的行為一直為人詬病,人們一直疑問的是: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事情能否得到圓滿解決?殺兄逼父

李世民爲什麼非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

衆所周知李世民原本只是李淵的一個兒子,原本他是無緣太子之位的,但也正是受到房玄齡和尉遲恭等人的建議,於是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當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李世民就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更是以迅雷不及

讓李世民下定決心,發起玄武門之變的不是房玄齡,而是另有其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美名一直流傳到現在。作為一代明君,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時主動消滅地方各種割據勢力,唐朝的繁榮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

唐朝時我國歷史有名的一個朝代,這個統治中原近300年之久的大唐王朝,曾經有過許多的輝煌時刻,歷史有名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之治」,還有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大多數人認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開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