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若是不削藩燕王朱棣还会模范反吗

Posted 明朝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若是不削藩燕王朱棣还会模范反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若是不削藩燕王朱棣还会模范反吗

首先说削藩,如果不削蕃,燕王造反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肯定不会造反。但是,在其一生内,最终形成类似唐末的藩阵割据则几乎是肯定的。 朱元璋和朱允文立场不同注定对诸王态度不同。前者更在乎得是朱家天下,所以防范的是外姓大臣,对自己的儿子们则给与兵权镇守一方;朱允文则要求自己及子孙后代地位稳固,因此手握兵权且具有一定皇位法理合理度的王爷们则成了心腹大患。这种情况下,朱允文不可能不削蕃。反过来说,若是朱允文不削蕃,各位王爷几乎一定会逐步坐大。尤其北方四位王爷,手握兵权,地处边塞。若任其发展,一方面名正言顺的发展军事,一方面时不时的和北方蒙古人交交手升升级,军事实力必将持续提升。而朝廷军队长期在南方,缺少实战练习。此消彼长,数年后北方几位王爷的军事实力彻底超过朝廷力量是完全可以预见的(靖难之役时候还不算实力超过朝廷)。

所以,对于燕王来说,如果朱允文不削蕃,短期内造反实在没必要。因为造反是个太冒险的活,既缺乏舆论和法理支持,力量又弱,未削藩状态下其余王爷的支持或中立也很难得到。因此不会如此快的动手。但是,若这种状态持续二十年,随着燕王力量进一步提升,情况就会变化。能力远胜侄儿的朱棣在羽翼丰满后再看到侄儿如此软弱(连削蕃都不敢),能否甘踞人下,就不好说了。当然,此时力量壮大的不仅仅燕王一个,至少其余北方三王也会发展。如果那时候形成力量制衡,那就是唐末的藩阵割据;如果有人打破平衡开始动武,那么就很可能进入混战状态,类似西晋的八王之乱。而从个人能力来看,燕王最终成为赢家的可能还是较大,一旦能压住诸王,又实力强于中央,那是做曹丕还是做司马昭就看他心情了。当然,不管是藩阵割据,还是八王之乱,还是出来个本家叔叔当曹操,都不是朱允文愿意看到的。所以,削蕃的确是其必须的也是最佳的选择,只不过他操作的能力太差了。

再说朱棣,在已知的历史中,三个大一统时代的开创者都无力保证自己指定继承人的安全和强大,这显然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第一个稳定大一统时代汉朝是由刘邦开创的,刘邦的太子汉惠帝首先是受到了来自吕后的压力,最终不理政事,并理所当然地绝嗣,被吕后声称为惠帝儿子的少帝并未得到功臣集团的承认,并在汉文帝上台的前夜被诛杀。

在第二个大一统时代唐朝,李渊开创了南北朝之后的鼎盛稳定时代,而他的太子李建成被唐太宗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诛杀,而跟随李世民的军功集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第三个大一统时代明清阶段,开创了明清时代的朱元璋似乎彻底遏制了所有反对力量,杀光了他认为所有可能重演历史的功臣,但是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太子朱标死得很早,而太孙上位必然要借助没有在建国战争中树立功勋的文人。结果是,明太祖虽然杀光了功臣,但是防卫蒙古却依然需要能力很强的人,这个人,在第三个大一统时代,变成了朱棣。结果是,汉文帝上位,依赖功臣的政变,李世民上位,依赖秦王的精兵,朱棣上位,则直接发动了内战。但是,结局是一样的。

大一统时代的高皇帝们,你们是指定不了继承人的。三个大一统时代都是从惨烈的农民战争废墟中开创的,汉受困于匈奴,唐屈膝于突厥,明战栗于蒙古,所以,无论太祖高皇帝(汉高皇帝刘邦,唐高皇帝李渊,明高皇帝朱元璋)有着多么高大上的权威,他们都不可能彻底杀光真正知兵之人。因为,边患还很严重。所以,陛下会把真正看起来稳重而能打的人,留下来。对于高皇帝来说,让太子即位固然重要,但是江山比这,要更重要。

所以,至少要留下一个能打的。这个能打的人,要看似很忠诚。在汉,这个人是周勃,他和背后的陈平组成了功勋集团的领袖。虽然汉文帝在诛灭吕家时作用很隐晦,但是,我只提醒一点,他,是,代,王。不知道代国在哪儿的人,请自己翻书。在唐,这个人就是李世民自己。他是秦王。

在明,是朱棣。他是燕王。这三位,都是戍边的王。身上肩负着最重的国防责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吕后也好,李建成也罢,建文帝也好,他们最恐惧的,是什么?是高皇帝的左膀右臂。这些人的能力,他们清楚。这些人的忠奸,他们却不清楚。所以,这种新君和功勋集团的矛盾,必然爆发。依附于法理权威的,新上台的一批人,注定要死。至于是否削藩,这其实是最后的一个因素,不过是导火索罢了。帝国需要一个真正能打的二代,真的需要。为了这个目的,让挡路的人去死,无论。。。你是谁。姚广孝说,我知天道,不论民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

你真的了解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朱标被封为太子,开始了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与自己

历史人物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

你真的了解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全榜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朱标被封为太子,开始了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与自

燕王朱棣装疯削藩 天津的由来正是因为他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明太祖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皇权决定削藩。对此不满朱棣发动兵变,终于在1402年胜利,于是在南京当上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明朝经济得以繁荣发展,国力也十分强盛,这段时间史

唐朝历史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削藩

公元763年,史朝义逃奔河北,惶惶如丧家之犬一咬牙抹了脖子。至此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得以平定。河北的叛军将领薛嵩、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等先后率部向唐诸军投降。朝廷下诏:“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

历史人物 明朝被低估的皇帝,打仗比朱棣还猛

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它的皇帝都比较有个性。前面的洪武、永乐两代大帝自不必说,文治武功那是青史留名。>宣德皇帝是一代明君,但也有爱玩蛐蛐的坏毛病;嘉靖虽然不太正经,却也是个狠角色。>万历几十年不上

明朝历史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还敢造反吗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将一个关于明史的故事。首先给大家开门见山地抛出一个问题来——如果懿文太子朱标不死,大明王朝的历史会是另一种走向吗?看到这,有的读者可能就会拍案而起了。什么!小编这不是在说废话吗?一个该

明朝历史 朱棣夺位成功后建文帝朱允究竟到哪里去了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

中国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明成祖朱棣是如何做的

明朝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反抗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起兵反叛,随后挥师南下,这便是明朝前期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之后,一路南下,其中在山东济南地界先后两次都被阻挡。最后燕王选择

明朝历史 明朝君王建文帝削藩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削藩是明初的一件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这场明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建文帝下台,不知所踪,而朱棣却登上皇位,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建文帝画

历史人物 朱棣造反是因为削藩 朱棣登基之后是怎么削藩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削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守卫明朝边界,保卫朱家江山,将二十四位儿子分封到各地镇守,这是自西晋以后我国历史上的再次大规模分封制,然而,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实